1914年,洞房之夜,张恨水将16岁新娘抱到床上,下一秒却气得不肯圆房。可没过几

运赛过去 2025-02-12 19:32:59

1914年,洞房之夜,张恨水将16岁新娘抱到床上,下一秒却气得不肯圆房。可没过几天,母亲一句话,却让他如饿狼般,每晚都缠着新娘生孩子。 民国时期,作家的收入常常令人惊叹。那时,全国大约有4亿人,而在校学生仅有200多万。能够成为广受关注的作家,数量更是极少。大部分作家的稿酬通常为每千字3至5银元。例如,在30年代的北平,一银元足以购买6斤上等猪肉。 鲁迅的稿酬达到了每千字5到8银元,但有一位作家的稿酬远超鲁迅,他就是张恨水,素有“民国第一写手”之称。他的稿酬高达每千字10银元,成为当时作家中的佼佼者。若为民国时期的作家排定财富排名,张恨水无疑稳居榜首。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他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小说长达九十万字,在接下来的五十七个月里,迅速风靡北方多个城市,奠定了张恨水的文坛地位。1926年,张恨水发表了另一部作品《金粉世家》,这部小说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但真正让张恨水声名鹊起的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这部作品巧妙地融合了言情、谴责和武侠元素,一经发表便广受欢迎。各大电影公司争相购买改编版权,迅速将其改编为电影,此外,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作品也不计其数。 由于《啼笑因缘》的巨大影响力,张恨水的声誉达到了顶峰。即便是那些不阅读小说的人,也往往听过张恨水的名字,他的名气之大,甚至可以与梅兰芳在京剧界的影响力相提并论。 1914年的一个夜晚,在安徽老家的张宅里,一场普通的婚礼刚刚结束。张恨水按照传统习俗,将16岁的新娘抱上了床。然而,当他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刻,整个人愣在了原地——眼前的新娘竟然不是之前相亲时见到的那位徐家二小姐。 新娘徐文淑低着头,一言不发。她圆圆的脸庞、外凸的牙齿,与张恨水记忆中那位清秀纤瘦的徐家二小姐判若两人。张恨水站在那里,脸色阴沉得可怕,随即转身离开了洞房,将新娘一个人留在了房中。 这场婚姻的开始,要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时的张恨水已经22岁,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他的母亲四处托人,终于在徐家找到了合适的姑娘。相亲那天,张恨水见到的是徐家二小姐,虽然没有过多交谈,但那清秀的容貌和端庄的气质,让他心中颇为满意。 谁知徐家玩了一出调包计,在婚礼当天送来的却是大女儿徐文淑。徐文淑不仅容貌普通,身材也较为丰腴,举手投足间更是带着几分乡下姑娘的粗糙气息。这样的反差,让张恨水几乎无法接受。 在婚后的日子里,张恨水始终不愿与徐文淑亲近。每次见面,他的眼神中都带着明显的嫌弃。那是婚后不久的一天,张恨水又一次表达了想要继续求学的愿望。张母却态度坚决地告诉他:"想出去读书,就必须先给我留个孙子!"这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恨水开始主动走进徐文淑的房间。虽然他的态度依旧冷淡,但至少履行起了丈夫的责任。 1919年,张恨水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后,将母亲和妻子徐文淑接到身边。那时,他已与胡秋霞结婚。当徐文淑见到胡秋霞时,她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默默接受了这一现实,继续全心全意地照顾丈夫的母亲,并承担起所有的家务工作。 不久后,胡秋霞生下了张晓水。张晓水刚出生时,几乎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全身冰凉,毫无动静。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无法存活,但徐文淑并不愿意放弃,她将婴儿紧紧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他。 过了一会儿,张晓水终于发出了哭声。徐文淑不仅成功地救了这个孩子,还将他当作自己的生命寄托,始终将张晓水抚养在身边。即便他们后来分开,徐文淑也会定期写信给张晓水。令人遗憾的是,在一次寄信的路上,徐文淑不幸倒下,最终失去了生命。 张恨水的作品广受欢迎,读者涵盖了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百姓的各个层面。著名学者陈寅恪便是张恨水的忠实读者之一。在西南联大时期,陈寅恪患重病,双目失明,他请朋友吴宓到图书馆为他借来张恨水的《水浒新传》,并请吴宓每天为他朗读,这成了他病榻上的唯一娱乐。 鲁迅作为一个孝子,每当张恨水的新书出版时,总会购回送给母亲看。1934年,鲁迅写信给母亲,信中提到:“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所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可见鲁迅在写这封信时,心中有着不小的无奈。 毛泽东与鲁迅的关系一直较为亲密,在鲁迅去世后,张恨水成为毛泽东欣赏的作家之一。毛泽东不仅阅读张恨水的小说,还在报纸上关注他的连载。1949年,毛泽东在重庆与张恨水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内容主要涉及写作、文学和爱情等话题。 临别时,毛泽东送给张恨水一份礼物,其中包括延安产的布料、特产小米和红枣,并亲自送给张恨水及其家人。1956年1月,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上,作家茅盾向毛泽东推荐了张恨水,毛泽东立刻表示:“当然记得,我们是老朋友!”

0 阅读:1079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