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安庆有一个赵老头,五十岁上下年纪,老婆去世多年,家里三个儿子,大儿三十岁,三儿也二十多岁了,因为家穷,四个光棍大眼瞪小眼,娶上媳妇的希望很是渺茫。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一日,赵老头挑了一担木炭赶集,换了几十个铜板后,在返家途中,雪地里遇到从外地逃荒来的母女二人,母亲已经冻死,女儿守在尸身旁,只是啼哭,不知怎么办才好。 赵老头虽穷,为人却十分慷慨。见姑娘不知所措,当即掏出卖炭的钱,替姑娘做主,雇人买棺材,掘坟地,将那母亲安葬好了。 赵老头忙到天黑才回家,三兄弟在家里正等得着急,忽见父亲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外地口音的姑娘,自称姓方。 家里只有两间卧房,方姑娘一人住一间,父子四人挤在另一间房的一张床上睡。 这一夜,父子四人都睡不着。赵老头在回来的路上问过姑娘,可否做他家的媳妇。姑娘一来要报恩,二来走投无路,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了。 现在问题来了,兄弟三人由谁来娶这个姑娘呢? 赵老头说:老大三十岁了,再不抓住这个机会,恐怕一辈子都得打光棍。老大,你娶了她吧。 老大说:不行不行。我年纪比姑娘大十几岁,人家姑娘一定不乐意,强扭的瓜不甜,说什么我也不能娶她。老二,你比她只大几岁,我看你俩挺合适的。 老二说:哥哥不先娶了媳妇,弟弟我怎敢娶? 赵老头说:你们两个都不娶,索性让老三娶了吧。小三和姑娘年纪相当,正是一对。 老三说:我年纪还小,将来还有机会。我宁可离家出走,也不能娶她。 三兄弟推来让去,商谈了一夜,终没有定下来。 赵老头说: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明儿个让姑娘自己选,她看中了谁,谁就得娶她。 三兄弟这才不再说什么了。 次日一早,赵老头醒来,发现老大和老二不见了。桌子上留下两封书信。一封是老大写的,信上说他不想令家人为难,听说湘军与太平军方战正酣,他投湘军去了。 另一封是老二留下的,他说看了大哥的信,他也想投军,或许能挣个前程什么的,他追赶大哥去了。姑娘就让老三娶了吧。 赵老头没办法,就准备老三的婚礼。结婚请贴都送出去了,老三却不见了人影。他也留书一封,他说大哥二哥让给我的媳妇,我娶了好没意思,不如老爹您老人家娶了她吧,我也要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 赵老头气得破口大骂,方姑娘一边垂泪。 八年后,赵氏兄弟先后回家了。老大和老二都混了个官职,都已娶妻生子了。老三入赘到富室,做了一个成功的布商。 三兄弟回来时发现家里又多了三个弟弟,原来三兄弟走后,方姑娘没有离开,帮助赵老汉烧木炭,相处久了,方姑娘喜欢上赵老头。二人成了亲,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 三兄弟大笑,恭恭敬敬地在方姑娘面前跪拜行礼,叫她姨娘。老父和方姨娘有些尴尬,更是开心,阖家欢喜。
清末,安庆有一个赵老头,五十岁上下年纪,老婆去世多年,家里三个儿子,大儿三十岁,
诗蕊过去
2025-02-12 18:11:22
0
阅读:200
用户10xxx05
真是好故事!奶奶个腿[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用户11xxx41
这老牛吃嫩草,结果阖家欢乐,万事如意![红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