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后,长安为什么再也没有做过全国性都城?很多人都没有说到根上。 最根本的原因是:唐朝之后的关中地区,打不赢全国了。 要知道,长安十三朝古都是怎么来的?可不是充话费送的,而是用实力“打”出来的。 西周、秦朝、西汉、隋朝、唐朝,五个统一政权,哪一个不是以关中为根本,实现全国统一的?而且往往还是以弱胜强。 这得益于关中的特殊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加上关中平原沃野千里,资源、人口、兵力等充足,虽然远远比不上全国,但足以支持关中政权对其它地区各个击破。 然而唐朝之后,形势大变,关中的人力、资源等严重不足,绝对资源量下降还是小问题,关键是和全国一比,相对资源量严重下降,这才是最致命的。 说白了,不是关中不行了,而是其它地方崛起了,尤其是江淮地区。你关中灭一个没问题,想再打遍全国不可能了。
是环境恶化粮食产量严重不足,隋朝开始关中就吃不饱饭了,所以皇帝大臣经常跑到洛阳就食,如果没有南方的粮食输送很快就会饥荒!
主要是黄河改道导致潼关崩了,军事上,这个地方从天选福地变成了死地。关中这个地方本地的物产是能够养起来20万骑兵的,潼关崩掉之前,地方易守难攻,且行势不利的时候还可以逃跑,路线众多,10万个兵就可以守住这个地方,还能再派出去十几万骑兵,步兵出去的话数量可以乘五,这就是一个可以制霸天下的地方,潼关崩了之后,这个地方算是对东开放了,成了一个死角,到武则天执政的后期,为了防范中原造反攻入关中,在原来崩掉的潼关的地方,往西梯次摆了好几道防线,驻了40万重甲兵,关中本身的物产已经养活不起这么多兵了,从其他地方调运调十得一,这个地方成了险地了,不适合作为都城了。这整个中国再也没有这么好的地方了,排下来就属于现在北京这个地方了,但这个地方连潼关崩掉之前的关中一半好都没有。
气候。气候。气候。重要的问题说三遍。划重点。要考的。人类历史迁移。一直是跟着气候走的。研究人类历史不研究气候就是耍流氓。地球是一直在变冷的。人类最早的活动范围是靠近北极的。随着气候逐渐变冷。就一直往南去。北方和高原地区逐渐荒漠化。逼迫人类不断南迁。地球最后会变的跟火星一样。死寂。冷漠。太阳光照是一部分原因。自身不发热了。或者说。磁极变弱。束缚不了更多的热量。星球会逐渐走向死亡。没有磁极束缚。水会逃逸到太空。热量也不存在。这就是人类迁徙的主要原因。高原越来越冷。在技术达不到的条件下。变成沙漠。荒漠。这就是西安被抛弃的原因。没有第二个原因。
天外飞尘
所有问题最后都是经济问题,自唐以后丝绸之路改为海上贸易,以前的丝绸之路废弃,江南崛起后关中就没那么重要了。
彰润 回复 03-24 20:13
海上丝绸之路好象只是个习惯性的叫法,宋代以后,海上贸易最大宗的还是瓷器呢
光&影 回复 03-27 06:51
正解,不过还有一点,就是人口数量出现了东升西落,背后是生产力迁徙,后期北京虽然能辐射更大的疆域,但却要天子守国门[滑稽笑]
找不到归路
说漏了一点,就是大运河的修建。京杭大运河修建以后,关东地区的资源整合就便利多了,再有割据,关中地区就要面临的至少半个关东的对手,人力物力就处于绝对的劣势了。
小小一虫子
没有那么复杂,从哪起家定自己基本盘当首都而已.秦汉唐都是关中起家的.唐之后的宋辽金都是一个地方性政权定,关中不是中心地区.元是外族人政权定在大北边靠近自己地盘.明从南边起家,朱棣的基本盘在北京所以先南京再北京.清从北往南打先进的北京的而已.换句话说如果战国统一全国的齐国,搞不好山东就成了全国核心了.如果是赵国保不齐邯郸成了六朝古都
春天的一阵风 回复 03-25 08:39
刘邦笑笑,我从徐州起家也没定都徐州啊![打脸][打脸][打脸]
凡客 回复 03-25 20:08
徐州算不得刘邦的根据地,早卖给项梁了,真正根据地是关中。刘邦在徐州小沛起家,被留守小沛同乡雍齿背刺,刘邦反攻两次都没成功,不得不求助项梁,以根据地和全部人马加入项梁势力(楚军)为条件借得项家军攻灭雍齿,故雍齿为刘邦一生最痛恨之人。楚汉相争,雍齿主动投汉,故其他势纷纷倒向刘邦。灭楚后,群臣常三五成群私议,张良让刘邦先封雍齿,群臣皆定。[静静吃瓜]
xbyf
首先地理位置很重要,现代科学叫做地缘政治。德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实现崛起,为什么?四战之地,地缘政治太差了。长安是中华民族的光大兴旺之地,强汉盛唐皆定都于此,长安易守难攻,猖狂如日本人都没能打到西安。朱元璋和慈禧都曾经考虑迁都西安。唐以后放弃长安,东迁国都实为不智之举,中华历史再也没能产生汉唐这样的强朝盛世。假设科技发达的宋朝定都长安,会轻易地被金人攻破首都,发生靖康之耻吗?土木堡事件葬送了大明的国运,八国联军几千人一下就攻破北京,让它打到西安试试看?历史上兵出陕西都能得天下,包括周秦汉唐和新中国。
陈亚文 回复 03-24 16:22
汉朝的长安?匈奴的战火烧到了甘泉宫! 唐朝的长安被吐蕃蹂躏了N次!
用户85xxx42
气候转冷了,到明朝时到达顶点,后逐渐回升中,现在继续转暖中,可不是二氧化碳排多的缘故。人类这点二氧化碳对地球来说相当于房间里有个人偶然放了个屁增加的量
小小咸鱼翻身
应该还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减产,养不起太多人口了,古代人口是战争第一要素。
foxwu
从汉光武帝就是从河北平定的天下,要不是高欢几个儿子都是精神病,河北的北齐是能干掉长安的北周的。唐朝以前关中物产还能勉强,唐朝以后明显不行了
fei fei
汉唐中原文明的主要对手在北偏西这边,一直围绕河西走廊周边打仗,到了宋,主要威胁在北偏东,围绕幽云十六州打仗,明的威胁也来自北偏东,战线也在大同到山海关一线,这种情况的关中,已经是偏于一隅了
沉淀感觉
关中平原太小,不足以承载帝国首都的庞大人口,而且交通也不便利,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从其他产粮地区运粮到关中的成本很高,元明清三代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依靠的是运河和海运。
老胡
海洋贸易的兴起,导致丝绸之路大为衰败,仅靠关中的地形已经无法对抗巨大的经济差距。
陈默似针 回复 03-24 23:12
老胡就是老胡说一气的意思么,晚清前,海洋经济不过是溺水三千之一瓢
去伪存真
胡说八道,关键是粮食,长江流域的农业的发展,从不足到有余,带动了商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长江流域发展成足以支撑强国的地方,所以定都的变迁也是必然
用户54xxx87
关中还是关中,水土变化不大,至现在也是全国小麦、玉米亩产最高的地区,没有之一。变化的是人,自炎黄、夏周、秦汉以至隋唐,传承三千余年之久的极为尚武的关陇集团被连根拔起了。
凡客 回复 用户54xxx87 03-25 09:39
事实上关东的粮食产量一直比关中好,关中产量按《汉书•食货志》载晁错的话:“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一汉亩一石,汉代的小亩比战国时期的周亩略小,合今市亩0.228亩,折合今量就是亩产粟70市斤。《管子•治国》说:“常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常山”,即“恒山”,系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用的。因此,可视此材料为汉代的亩产资料。可见关东的粮食亩产高于关中。
用户54xxx87 回复 03-25 08:46
有史料记载,秦汉时代关中小麦亩产是关东4.5倍!没有粮食作支撑,炎黄是如何东征裴李岗苗族蚩尤的?禹夏是如何能东进?周秦汉唐是如何能出关征服全国?周人把收割小麦写到诗经,选为初中课文,你是不好好读书啊!
天河水
胡咧咧!主要是吐蕃崛起,没有了绝对安全的大后方!北朝时期,西北,特别是青海甘肃的自然环境被从东北来的游牧部族,如吐谷浑等大肆破坏了。北方改成了以吃羊肉为荣耀的时代,加剧了环境恶化。
贺兰山下1124
最主要原因秦汉唐那会西北,河北河南是已开发地区,其他地方还是未开发的待开发地区,到了宋元明,南方开发了,江南鱼米之乡了,再在西北建都就不合适了,大明朝在北京建都也是天子守国门战略需求,京杭大运河解决了南粮北运才解决了北京国都吃饭问题。
呵呵
关中平原防御体系都是针对关东地区,对北面游牧民族防御严重不足,并且跟其他地区路途遥远,遭受北方攻击的时候很难得到其他地方支援
用户10xxx89
树砍多了,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种粮食不行了
蒋天庭
最主要是粮食产量。这个归结于各种原因。一是气候变化,二是水土流失,关中的粮食产量不够满足争霸天下的供给。而这个时候南方地方开发成熟,粮食产量高。而且产盐。
123
故关中五胡大本营,后面胡人去北方了。关中就不行了。犬戎祖地
凡客 回复 03-25 20:16
河北也是戎族祖地(可称东戎),东夷商人先祖出自有戎氏女简狄含燕卵而孕。
用户10xxx27
是关陇集团被清除了。晋朝后,关陇集逐渐强大并掌握了国家命脉,隋炀帝要迁都洛阳,修大运河就是想削弱关陇集团的影响,并取了南方人萧皇后,修大运河,就是想加强江南士族的力量。关陇集团又选择了李渊。黄巢彻底清除了掌握中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
用户29xxx72
农业为本的中国,气候变化是最重要的
默然,静候
因为在宋朝之前是东西方的矛盾,宋朝之后就是南北矛盾了
用户14xxx64
安史之乱后陕甘地区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己不适合大规模人居了
海盗
小编是江淮人,唐朝以后江淮出了什么震惊华夏的人物,挨打的出了不少。
商周史话
根本是因为江南经济兴起
清风
拼出来的十三朝
用户14xxx69
逐粮天子,就食东都,说的就长安皇帝,李世民,李治,李隆基。
ACE
土地沙化,没粮养兵
浮生身若梦
自身也退化了
鱼1
最根本原因是战略地位下降了,经济原因倒是次要的(道理就像北京能成为首都,也不是它的经济最发达、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而是它战略地位最重要),在五代以前,来自西部的敌人是中原地区的最大外敌,西安刚好处于东西部地区战略要点,其价值极为重要——但五代以后,来自西部的敌人不再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控制西安再无太大战略价值,所以它的战略地位就大大下降了。与之相反的是,来自北方的契丹、金、蒙元、满清反而成为中原王朝的头等威胁,所以这时期,正处胡汉交界点的北京,其战略地位就大大提升了,并最终作为王朝的首都。
星星点点
我也觉的是关陇集团没了,没领头的了。像现在的德国,会打能打的没有了。
镰刀DF30501
你们都不懂,第一主要原因是气候问题,唐代关中可以种柑橘,青藏高原变成草原,后来唐朝和吐蕃同时崩了就是这个原因,第二是环境污染植被破坏,过度开垦导致
亚楼
汉族不强大了,不能维护丝绸之路了,丝绸之路断了,长安就没有那么大的地理优势了。
用户17xxx65
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导致
闲云野鹤
气侯变迁,降水线南移,关中自产的粮食已经不足以供养增长到百万级的城市人口了,降水减少也导致河道水位下降,从东南方输入粮食更加困难。所以自唐以后大一统王朝都会选择水运发达的城市建都,重要原因就是城市人口已经多到任何一块单独区域都难以供养了,必须依赖粮食输入。
用户63xxx38
想复杂了。真实原因是关中破败了,大唐后期关中数次被少数民族劫掠。人生凋零加上水土流失已经回复不了。更重要的是朱温老巢在汴京所以他把全国资源都压到了汴京附近后期五代混战也没怎么破坏当地资源结构宋就拿来直接用了。而且当时汴京才是中心。要是回关中又要面临少数民族压力毕竟党项人已经崛起了。
这片深沉的土地
乱砍乱伐造成气候环境变坏,不宜居了。唐时贫民都能砍树烧炭,卖炭翁
qwsky
水土流失
大灰兔
气候变化,环境恶化,没有足够粮食养人,东边南部逐渐开发起来,迁都必然。
南瓜
也够辉煌了,出了秦汉唐三个王朝
感动
宋朝若是建都西安,肯定比建都开封好很多
不再乎
仔细看下我是怎么算的。
用户19xxx28
南方逐步开发越来越雄了!
三畏
主要是海运成熟了
龙勃透镜
是小冰河期过去了,降雨线逐渐南移。曾经八水绕长安,农业强盛足食的关中平原已经没办法为京城首都供给足够的粮草,不得已要搞出个陪都洛阳,为的目的就是移都就食。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如果连京师都无法做到足食,这样的政权顶多就是个割据一方的诸侯而已。所以,自唐以后,长安就不再具备成为京城的基本条件了
天涯65674
还十几万骑车。中国哪个朝代有十几万骑车?
Swindy
关中氏族被灭了吧?
天雷
在古代~气候变化是致命的!!!
狙击手
远离海洋就是最大的不足
海天一色
北上广深的粮食都哪里来的?有什么粮食产业链?大饥荒年代忘了?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一个是当地环境恶化,自然生态破坏严重,支撑不了首都的人口,而是河运能力下降,外面的资源不容易运进来。
就是这么鸡腿
说了半天,没有提到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不是你说的这个打全国的问题,不可能上来就打全国的,怎么可能?其实也就是,能不能开局,局点在于四川,关中的命门其实不是潼关,而是四川,天府之国,汉中王,秦朝,北周,唐朝,后周,几乎每个关中势力崛起,必定能轻松拿下天府,然后灵活运用其资源和地缘优势,从长江上游往下打,唐朝以后的政权力量是,从北面过来的,等于没有给四川和关中力量集团,发展的机会,自然不存在西安成为首都的机会,原因是唐朝的作死神操作,把四川坑的够呛,太多牺牲,太多无奈,也扛不动了,鲜于仲通对付南诏国,完全驾驭不了,无能表现累死三军,导致中央权威开始陨落,唐以及整个关中集团的核心基本盘,就是四川,没有这个地区的鼎力支持,直接嗝屁,死的透透的,
阁下何不乘风起丶扶摇直上九万里
主要是黄河改道造成的,黄河改道后水患严重,旱灾频发,长安和周边地区适宜农耕土地大幅减少,进入河南后水流清澈,造成河南沃野千里,所以改都洛阳。洛阳换都到南京是石敬瑭送了山西蒙古,导致被动防御,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耕种,所以定都南京。南京改都北京是因为南方都是属地,附属国,威胁来自草原,半岛。北京到半岛和草原的位置相对别的地方更合适,并且黄河下游,黑龙江流域也是丰富的粮产区。
用户15xxx03
引用的地图有问题吧,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有多个入海点[捂脸哭]
高战
河北人只认同之前的北齐帝国,对北周延续下来的唐王朝没有什么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