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江西一拾荒老人捡到560元现金交给警方,警方问他为啥不自己留着?

如梦菲记 2025-02-12 14:23:14

2024年7月,江西一拾荒老人捡到560元现金交给警方,警方问他为啥不自己留着?老人说:我怕是打工人掉的,他们不容易!警方说:那你也不容易啊?谁料,大爷几句话却让警方肃然起敬,决定帮帮他,而故事的发展让所有人泪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7月的一天深夜,新余市公安局东山派出所暨阳警务室,值班民警李梁正在伏案工作。   忽然一位满头银发、衣着朴素的老人出现在警务室门口,老人缓缓走到李梁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黑色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警察同志,我在外面捡到一些钱,你们帮我找找失主吧,"老人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李梁打开塑料袋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560元人民币,他有些诧异,抬头望向老人:"大爷,您这是在哪儿捡到的,这么多钱您怎么不留着自己用呢?"   老人眼神坚毅,语气恳切:"警察同志,我是个拾荒的,平时靠捡垃圾为生,这钱多半是哪个打工的不小心掉的,他们赚钱不容易,我不能昧着良心占人家便宜啊。"   李梁被老人的话深深震撼,他感受到面前这位普通的拾荒老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淳朴和高尚。   "大爷,您这种拾金不昧的品德真是难能可贵!我代表警方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李梁由衷地说。   老人腼腆地笑笑,转身要离开,李梁连忙起身拦住:"大爷,天色不早了,让我开车送您回家吧。"   然而老人却摇摇头:"警察同志,不用麻烦了,我就住在附近,走回去就行。"   李梁执意要送,老人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那就送我到前面路口吧,我在那附近收废品,搭了个窝棚。"   李梁心里一紧,他没想到老人竟然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夜色中,他跟随老人来到路边的一片空地。   老人熟练地钻进由几块破铁皮搭成的简陋棚屋,转身对李梁说:"警察同志,我到家了,这里不比别处,但对我来说,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很知足了。"   李梁怔怔地望着眼前这个"家",不禁百感交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回到警务室后,李梁立即向沿途的监控寻找丢失钱财的线索,并且动用警务室的资源,为老人的身份展开调查。   几天后,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原来,这位老人名叫蒋中全,来自安徽阜阳。   28年前,年仅34岁的他背井离乡,只身南下江西谋生,一次偶然的意外,蒋中全丢失了所有的身份证件,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也因此无法购买返乡车票。   从此这个苦命的男人开始了漂泊的生活,靠着捡拾废品,跋涉过一个又一个城市。   经过多方打听,李梁终于找到了蒋中全在阜阳的亲人:一位名叫蒋中卫的老人,正是蒋中全的亲弟弟。   当听说哥哥的下落后,蒋中卫激动得连夜赶到新余,兄弟俩在警务室相拥而泣,场面令人动容。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当弟弟提出接他回家时,蒋中全却婉言谢绝了。   "我在外面漂泊了大半辈子,如今年事已高,早已没有脸面回去,更何况,弟弟家里也不宽裕,我这个拖油瓶就不去添乱了,"蒋中全低着头,声音里满是愧疚。   "我在新余这些年,虽然清贫,但一直靠自己双手劳动,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李梁和蒋中卫都被蒋中全的话语打动了,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即便生活再困顿,也从未想过向亲人伸手,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连累他人。   他们慨叹,蒋中全身上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   为了帮助蒋中全,李梁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终于在城郊的一家小餐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餐馆老板答应聘用蒋中全为送货员,月薪2000元,包吃包住。   得知这个消息,蒋中全喜极而泣,他激动地连连道谢,眼角的泪花闪烁着幸福的光:"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好意!"   就这样,蒋中全开始了送货员的新生活,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三个月后的一天,他再次来到警务室,从衣兜里掏出了一部崭新的手机:"这手机是我在送货途中捡到的,麻烦警察同志找找失主,物归原主。"   李梁接过手机,内心五味杂陈,他知道,以蒋中全目前的经济状况,这部手机足以让他生活好一阵子了,然而老人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占有他人的东西。   蒋中全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新余的大街小巷,感动了无数人,一个个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有的捐赠了几千元钱,有的送来了过冬的棉衣,还有的特意登门拜访,向老人表达敬意。   蒋中全的故事,像一束光照进人们的心田,让所有人重新审视身边的平凡人,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立德守礼,什么是自强不息。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蒋中全无疑是一粒沙漠中的明珠,虽然不起眼,却能折射出最纯粹、最耀眼的人性之光。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4年10月22日 《拾荒老人居住简陋进出靠爬,捡到财物仍毅然选择交给警方,民警帮其找到工作和住所,流浪28载的老人终于有了“家”》

0 阅读:123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