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敌人包围了迈聘村,刘秋菊出不去了。她急中生智,将村民的孩子抱了过来,佯装给孩子喂奶。敌人冲进来后,凶神恶煞地问她,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共产婆没有? 在琼崖革命的艰苦岁月里,许多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故事如今已被人们所铭记。然而,背后鲜为人知的事迹和细节,仍然未被充分披露,尤其是那支鲜红的女子队伍——红色娘子军。她们不仅仅是战争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琼崖人民在困苦中坚韧不拔、同仇敌忾的象征。 1931年初,琼崖苏维埃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刻。在这个时候,母瑞山成为了革命斗争的中心。1931年,随着琼崖革命斗争的持续推进,政府面临着人力和物资上的巨大困难。每一位战士的生命,都显得无比珍贵。然而,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有一群女性选择了走上前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那时,苏维埃政府的公告在乐会县的街头张贴:“英雄的、经过考验的妇女们,拿起枪,当红军去,和男子并肩作战!”这个公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是在当地的青年女性中,几百名妇女踊跃报名参军。她们的加入,成为了红军中的一支特别力量。这支军队的队伍由一群年轻的女性组成,其中不乏母亲、妻子以及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女子,她们带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毅然投身于这场艰苦的战争。 1931年5月,乐会县的内园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会议,标志着红色娘子军正式成立。那时,尽管她们缺乏作战经验,但依然英勇无畏。女子特务连的连长庞琼花,曾是琼崖红军的骨干力量,她带领着这支队伍,接受了党政军高层的检阅。红色娘子军的成立不仅提升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也为今后的战斗注入了新的活力。 女子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尤其是在与国民党军的沙帽岭伏击战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和极大的勇气。这场伏击战的成功,标志着红色娘子军逐渐走向了成熟,也为革命根据地带来了宝贵的胜利。1931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乐会万宁革命根据地发起进攻,并迅速进入了沙帽岭。然而,迎接他们的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抵抗,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女子军特务连担负了诱敌深入的任务,连长庞琼花带领战士们在敌军眼皮底下巧妙地佯装败退。果然,国民党军轻敌冒进,陷入了红军精心布置的伏击圈。随着一声令下,整个战场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枪声与爆炸声。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红色娘子军充分发挥了她们的智慧与勇气,成功打击了敌人,击毙了二十多名敌军,抓获了七十多名敌军士兵。战斗的胜利,不仅令琼崖的革命军民士气大振,也让敌人深感震惊。 1932年夏,海南岛的山区沉浸在无休止的战火与风雨中。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势头愈加猛烈,一股3000人的庞大军力沿海而来,准备彻底消灭琼崖革命力量。然而,琼崖的红军与党组织没有屈服,他们依靠地形的优势和坚定的信仰,展开了顽强抵抗。冯白驹和王文宇率领的队伍带领着队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顽强战斗。母瑞山成为了他们的避难所,也是他们坚守的阵地。 “我们生活得非常艰难。”冯白驹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话语中带着淡淡的无奈,“冬天寒冷异常,只有香蕉叶子做床垫,盖上同样是香蕉叶子,我们没有米饭吃,连油盐肉类都难以得到。”这些话中透露出的不仅仅是饥寒交迫的艰难日子,还有革命者在极度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非凡毅力和决心。 在长泰村,冯白驹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迅速恢复了与琼文县委的联系,并成功组织了革命力量。短短三四个月内,冯白驹与他的战友们恢复了9个乡的共产党组织。尽管他们人数寥寥,力量薄弱,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仰,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冯白驹等人的坚守和付出,是在极为艰难的岁月中留下的火种。尽管琼崖红军在母瑞山的斗争中付出了沉重代价,但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火焰并未熄灭。冯白驹在自己的家乡重新点燃了希望,为琼崖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这股力量如同星火燎原,逐渐蔓延至整个琼州,照亮了南国的天空。 在一次紧急的行动中,刘秋菊和其他党员正在一户党员家中商议工作时,遭遇了国民党团丁的突袭。在敌人的逼近中,刘秋菊机智地想出一个办法,用一对双胞胎婴儿掩护自己的同志。她将其中一个孩子抱在怀里,装作喂奶。当敌人问到:“刚才有共产党在这里,你们看到了吗?”她果断回答:“有,已经逃掉了。”并指引敌人朝错误的方向追击。这个机智的举动为撤离的同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尽管刘秋菊在生前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生命却在1949年8月于五指山的革命根据地悄然画上了句号。她的死讯传来,冯白驹为她题词:“二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苦,始终为人民,虽死犹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冯白驹对刘秋菊的敬仰,也凸显了她为革命事业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仰。
刘伯承:是光杆司令;-贺龙:是原始股东;-朱德:带500警察;-贺龙和朱德,谁是
【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