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山轮战期间,越南明知继续战争会导致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损失,但黎笋等越南领导人依然选择顽固地坚持战斗。本质上,这是因为黎笋试图依靠战争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执政权力。战败美国后的胜利滋生了越南领导层的极度自信,他们妄图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幻想付诸行动,与中国作对。实际上,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实力远不在同一水平,但出于对国内政治影响的担忧,越南领导层不敢轻易撤兵,继续将国家资源投入到无望的战斗中。
这种顽固的决策导致了越南国内经济的急剧衰退。战争期间,绝大部分国家经济被消耗在源源不断的军费开支上,就如一个赌徒不断追加赌注,却始终无法翻盘。即便苏联提供了丰厚援助,每年多达16亿美元,占越南外援的七成,依然无法扭转颓势。经济发展被严重拖累,民众生活水平持续下滑,而战场上也是损失惨重。然而,从黎笋的角度来看,承认战争的失败无异于自我否定,因为这意味着冒险的对外战略是错误的,人心的不满和失落可能直接威胁到他的执政基础。
直至1986年,苏联援助的中止才使黎笋的统治失去经济支持,最终在内部外部压力下被迫下台。这无疑是个值得深刻反思的教训。黎笋为了个人和集团的政治利益,不惜让国家陷入长达十年的经济困境与战乱之中,结果为越南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更是警示我们,国家发展应以人民福祉为重,而非沉浸在虚无的野心中,以免重蹈经济衰退乃至政治动荡的覆辙。总之,历史的车轮在继续前进,唯有铭记教训,方能更好地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