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在中国的恢复如同一场及时雨,激励了无数青年追求心中的理想。戴建业便是这群青年中的一员,出生于湖北麻城寒门的他,心中燃烧着对诗歌的热爱。与其他许多人一样,他也曾在田间埋头苦读,梦想着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他终于有机会选择未来的方向时,身处信息闭塞的小村庄,他仅凭对文学的热爱选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分数足够进入更为著名的北大。尽管如此,他在迷茫中迅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朝着心中向往的文学梦继续前进。
踏入大学校园,戴建业脑海中的理想与现实出现了落差。来自大城市的同学见多识广,他开始感受到自卑和焦虑。他也曾质疑自己的抉择是否正确。然而,很快他意识到学识面前人人平等,无需自卑。正是对于知识的那份真挚渴望,他沉浸其中,发掘知识的无尽魅力。尽管学校条件简陋、沟通存有障碍,他始终如饥似渴地求索。浏览无数经典,向教授和同学请教学习,顽固的方言也未曾减弱他提升表达能力的毅力。这段充实的大学时光,使他不仅在学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了他的人生。
经过岁月的积累与不懈的努力,戴建业在华中师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以生动幽默的教学风格而闻名的教授。他逐渐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偶像与学科的领军人物。回首过往,戴建业坦然接受那些被动但却造就了自己的选择。他用亲身经历启迪我们:人生的选择总是充满未知,但心怀梦想与坚持努力终能使生活绚烂。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抉择背后,也许正蕴藏着不同寻常的未来。正如他的故事所展示的,只要不断追求,属于我们的命运之门定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为我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