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手机对底层家庭孩子的影响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现象在走亲访友时尤为明显,许多农村孩子不再热衷于户外活动,而是整日抱着手机,沉浸在短视频、游戏等虚拟世界中。
在这一背景下,不同家庭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态度截然不同。奥巴马、乔布斯等名人严格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引导孩子追求更有价值的成长方式。我身边家境较好的堂姐,也严格管控侄女使用手机的时间,注重培养其自律和多元化发展的能力。侄女假期生活充实,将阅读、作业、运动等安排得井井有条,手机仅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底层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导致成绩下滑、精神萎靡,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对未来的规划。
13 岁留守儿童小光便是典型例子。曾经成绩优异的他,因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监管,沉迷手机,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打算初中毕业就放弃学业。农村教学经验丰富的夏老师也表示,如今学生偷玩手机的现象严重,即便学校严令禁止,仍难以杜绝,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何底层孩子容易手机成瘾?采访发现,亲情缺失是重要原因。这些孩子缺乏父母陪伴,手机成为他们消解孤独的替代品。知乎上一位妈妈分享的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她外出打工多年,孩子由老人带大,长期接触手机导致 “网瘾” 严重。她辞职回家陪伴孩子后,孩子在爱的关怀下逐渐戒掉网瘾,成绩也大幅提升。
自媒体博主 @小林公主支教时的两个学生,也因家庭对手机的管控不同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小 A 因沉迷手机辍学打工,小 B 则在父亲陪伴和监督下考上大学。这警示着家长,赚钱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同样不容忽视,把孩子培养好才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