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蛇来运转春节档 春节档影评大赛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尾,哪吒用燃烧的混天绫熔断宿命的枷锁,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镜头,恰似导演饺子向中国传统文化投掷的一枚燃烧弹。这部动画电影以解构主义的姿态,将传统神话中的忠孝伦理碾碎重构,在废墟上建起一座现代精神的巴别塔。
当我们凝视这个烟熏妆的叛逆少年,看见的不仅是传统哪吒形象的祛魅,更是对"天命论"的彻底反叛。元始天尊的"魔丸"符咒,隐喻着社会预先贴上的身份标签;陈塘关百姓的集体排斥,恰似当代社会的规训暴力。哪吒从暴戾到觉醒的蜕变轨迹,暗合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宣言——这个魔童用行动证明,命运不是既定的剧本,而是不断书写的草稿。
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成见"二字,构成对现代社会的犀利诊断。敖丙背负的龙族枷锁,李靖夫妇的家族使命,太乙真人的仙班执念,共同编织成密不透风的符号牢笼。导演用夸张的川普方言消解神仙的庄严,以戏谑的"申公公"解构权威的崇高,这种狂欢化的叙事策略,实则是用后现代的解构利刃划破传统文化的森严等级。
在视觉语言的编码中,乾坤圈既是抑制魔性的封印,更是个体自由的精神枷锁。当哪吒在生辰宴上冲破乾坤圈的束缚,完成从"他者规训"到"自我解放"的飞跃,这个极具仪式感的场景,构成了对福柯"规训社会"的完美注脚。山河社稷图里的水墨幻境,也不再是传统文人的精神桃花源,而成为主体性觉醒的实验场域。
这部动画电影的价值,不在于复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古老箴言,而在于用后现代的镜像,映照出当代青年的精神困境与突围路径。当哪吒与敖丙在冰火交织中涅槃重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神话人物的新生,更是一个古老民族挣脱文化宿命论的精神觉醒。在这个意义上,《魔童降世》已然超越动画的范畴,成为解码当代中国精神图景的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