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产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的!我只说“前三十年”的情况,可以说军工产品的质量问题是最不透明,也是问题最多的。饱受诟病的红旗轿车,好歹是“时灵时不灵”,就算刹车失灵撞树,也不是天天发生,可尼克松访华时乘坐的红旗就完全没有出过问题。
但是军品真不一样,因为质量问题不会第一时间披露,等过了保密期限,当年的责任人都退休好几年了。比如1972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3年停产的霹雳-2,它的造价是每枚5万元人民币。根据“一汽”前副厂长范恒光老人回忆,加装了空调、“大三排”的红旗轿车出厂价4万元,霹雳-2比它还贵了1万人民币。截止1983年停产,〇一二基地下辖的202厂生产了2950枚;比红旗轿车停产前生产的都多。
但是,霹雳-2从没有击中过目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从1972年大批量生产到最后退出现役,霹雳-2真没有击中过任何敌军飞机。按照空军原司令员张廷发将军的说法,1983年停产前的霹雳-2都没有解决1968年霹雳-2定型时的材料缺陷。我也十分不理解,明知道这是一款有重大缺陷的武器,为什么还要拼命生产2950枚?而且还是有关方面已经引进了真正具有实战能力的以色列“怪蛇”空空导弹(霹雳-8)全套技术的情况下。
这也可能是为什么霹雳-8这个项目军方强烈要求不放在202厂,放在洛阳的原因之一吧。大家也不要怪我翻来覆去拿霹雳-2说事,实在是机缘巧合之下,霹雳-2的资料最全。谁能想到20世纪80年代末,〇一二厂居然出了一本公开发行的厂史,而且里面详细披露了霹雳-2的生产情况以及定价情况。
我也想搞清楚内蒙一机在20世纪60-70年代生产59式坦克的情况,但是内蒙一机显然并不想把当年生产59式坦克时出现的问题写到厂史里。目前我只能找到一些零星的资料,但就是这些零星披露的1960-1978年59式坦克的生产情况也印证了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其实这都多少年过去了,早没有保密的价值了,我想可能是内蒙一机不愿意“家丑外扬”吧,好在我们能够敢于面对与改进,才能有今天军工一往无前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