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太难看了。2024年,上海车主发现电车电池发生故障,为了省钱,特地找人帮忙修改车辆电池,之后,两兄弟通过技术手段,让车辆可以正常使用,没想到车辆厂家发现这起意外,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将负责改装的兄弟俩告上法庭,法院最后这样判了。 这年头连车都不能随意修了,你见过因为修车被判刑的人吗? 上海的一名车主最近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自己刚买的新能源汽车被撞的十分凄惨,连发动机都发动不了了。 按道理来说,由于新能源汽车刚刚普及,相关维修技术还不成熟,当时这名车主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车送回到购买的品牌店去维修。 可是由于交通事故的原因,这名车主当时觉得自己囊中羞涩,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当地的一家小修理部碰碰运气。 这个小修理部是由一对兄弟俩一起经营的。向来口碑不错,兄弟俩看到有生意上门,自然是来者不拒。 要说也是赶得巧,当时这名车主的汽车之所以没办法发动,是因为汽车的电池由于事故被品牌店远程锁住了。 这事儿如果放到一般的修车工手里,还真挺难办,毕竟大家都是修机器的,对于计算机和电路数据相关的知识,就没有那么熟练。 可巧合的是,这名车主的找到的这家修理部的两个老板,都是学电路出身,这样的难题也在他们俩看来,根本就不叫事儿。 于是,两人直接用计算机改了改电池芯片上的数据,就把电池给解锁了。 看见爱车死而复生的车主自然是十分高兴。而且这名车主结账时发现,到这里来修车只需要花5000元,可比门店便宜多了,于是他喜气洋洋地就把车开走了。 车主是捡了个大便宜,可是修车的这对兄弟俩算是遭了大难了。 像这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芯片,都是由品牌方远程控制的,过了几天,品牌车追踪到这辆故障车的时候,忽然发现,这辆车的电池芯片竟然自己解锁了。 这可把品牌店里的技术人员吓了一跳,要知道,一旦电池的相关数据泄露出去,就意味着可能有不法分子会通过泄露的电池数据去控制这辆汽车,从而对车主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于是,相关部门立刻对此事展开了调查,最后找到了这家修理部的两个老板头上,这两个老板等到警察上门,这才发现,自己竟然犯法了。 原来兄弟俩修改数据的这种行为,在他们两人看来只不过是为了修车而进行的一种手段,可在品牌公司看来,兄弟俩却严重的侵犯了该公司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安全。 在法庭上,品牌公司坚称兄弟俩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严重破坏。而且他们还举证了兄弟两人在修完该汽车之后,将这门修理技术在网络上不断宣传,造成了大规模的信息泄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 最终,由于证据充分,法庭判品牌公司胜诉,兄弟俩则因为区区5000块钱的修车钱,迎来了长达六个月的牢狱之灾。 兄弟俩的故事给我们所有修理行业的朋友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在提升自己修理技术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国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免像兄弟俩一样遭受这种无妄之灾。
吃相太难看了。2024年,上海车主发现电车电池发生故障,为了省钱,特地找人帮忙修
常常说说
2025-02-11 00:22:23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