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一生曾两度辍学,数学仅考 30 分,高中未毕业便另寻他路,然而钱学森对其成绩毫不在意。但钱永刚却言:“他乃合格之父。” 钱永刚曾评价父亲钱学森:“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因为以他的学问,他完全可以让我得到更多,但由于种种条件,他没有做到,我又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因为他不仅教会了我知识,还教会了我那些更基本的道理,那些不经意传授给我的才是最金贵的东西。”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这一刻不仅是国家的荣光也是他个人的重大转折,而在这背后他的家庭同样经历了与他事业和人生息息相关的变化。 钱学森的儿子年仅7岁的钱永刚,伴随着父亲一起返回了祖国,然而由于在美国生活的多年,钱永刚对于中文的掌握远不如其他同龄人,他的语言障碍成了他与周围世界之间的一道无形的障碍。 在回国后的生活中钱永刚深感自己在语言上的劣势,这让他决心下定决心弥补这一缺陷,他开始了艰苦的中文学习,每天不停地背诵词汇练习发音。 尽管如此学中文的过程并不轻松,甚至让他丧失了对英语的记忆,他的英文水平一度急剧下降反而中文逐渐流利。 钱学森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既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一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父亲,尽管事业繁忙他从未忽视过对儿子的教育和成长。 在钱永刚的学习过程中,钱学森并未强加过多的压力,而是用自己的行动给儿子树立了榜样,在钱永刚从事中文学习时,钱学森也在一旁为他提供帮助,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和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永刚逐渐适应了中文,并在各类学习上取得了进展,然而生活中的挑战远不止于此。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钱永刚的成绩令他感到沮丧他只得到了30分,面对如此糟糕的成绩,钱永刚心灰意冷,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然而钱学森的宽容和鼓励给了他信心,父亲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努力。”这也让钱永刚重新找到了动力。 直到1977年高考恢复,钱永刚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次大好机会,这一次他并没有错过,在多年的学习积累下,他成功地考入大学踏上了学术的道路。 这段求学之路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也是他与父亲关系逐渐从误解走向理解和尊重的过程。 在留学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后,钱永刚选择回国投入到高等教育的事业中,他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子。 尽管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挑战,但钱永刚一直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他的成功背后是父亲言传身教、默默奉献的影子。 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最初的误解到最终的相互理解与尊重,这体现了钱学森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父亲通过实际行动教会了儿子生活的智慧,而这些智慧远比任何知识更加宝贵,让我们看到了父爱并非单纯的物质给予,更多的是无声的支持和默默的奉献,父亲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儿子成长,而这份父爱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金钱与事业之外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怀与教诲往往隐形而深刻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在钱永刚的身上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的奋斗、学习与爱的传承,最终成就人生的辉煌。 信源:中国网教育2023-06-05——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一生曾两度辍学,数学仅考30分,高中未毕业便另寻他路,然而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2-10 17:10:20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