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朱元璋坐在宫中心里烦闷,于是传下口谕,召刘伯温入宫陪王伴驾。 君臣见礼之后,朱元璋开口说道,这几日觉得心中烦闷,回想起自己早年四处乞讨,为了活命,曾出家皇觉寺为僧,那时庙里也因僧多米少,最后被赶了出来,我今日得了大明江山,心里仍然怀念当初的出家生活,朕想下旨传谕后世,以后凡贫苦人想出家为僧,寺庙必收留,不得随意将僧人赶出庙门,这个规定千秋不变,否则违反我大明律法,军师觉得意下如何? 刘伯温听后心中不觉好笑,因为他早已算出明朝国祚不会超过三百年何谈千秋?此话还不能对皇上明说,以免冒犯了皇上龙颜,弄不好会遭来杀身灭门之祸,于是灵机一动就回答说,陛下心念贫苦百姓,乃全天下百姓们的洪福,不过陛下不必担心,日后我大明必迎来江山盛世,不再会有乞讨流离之民,所以微臣认为,陛下此旨不下也可。 朱元璋一听来了兴趣,急忙追问刘伯温,我大明兴盛到三百年五百年后是什么样呢?刘伯温一听脑袋大了,镇定一下心中暗想,三百年后你的子孙已被异族屠戮殆尽,但不能明言,于是只好擦擦汗说道,那个时候所有的女人要裹脚缠足修德,所有男人要剃掉半个头的头发留个长辫子。朱元璋听了觉得好奇,于是追问刘伯温,剃头发是不是就出家当和尚了?那时正当盛世,百姓咋还愿意出家当和尚呢?刘伯温心里想,那时早就换了天下,已经不是大明天下了,但不能对他明言,只好回答说不是的陛下,百姓并不是都出家了,而是觉得这样的装束比较风雅而已。朱元璋更加好奇,于是追问刘伯温,刘爱卿,那么这样的风俗会持续到几时呢?刘伯温答道,再过三百年左右开始兴起,会持续到五百五十年左右吧,总共持续将近三百年才能结束。 朱元璋听后心中略有所思,仍然还挂念他的朱家江山未来如何,就让刘伯温推算一下,六百年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刘伯温见朱元璋追问不敢抗旨,于是闭目静坐掐算起来。 掐算完毕,刘伯温睁开眼睛对朱元璋说,陛下有所不知,六百年后寺庙会遭受浩劫,那时的人会以贫困老实能干为美,人人都想嫁给这样的家庭,不过这是短暂一时的,很快就过去了,之后世人满脑子想发家致富,笑贫不笑娼盛行于世,那时即使官员富人,也只能娶一妻,否则违法。朱元璋听后觉得这一点很好,因为官员们只娶一妻,应该能杜绝贪官污吏为害国家,我朱重八多年惩办贪官污吏,到现在也没有杀绝,即使抽筋扒皮割鼻断足,仍然还有胆大枉法之徒顶风作案,那时必天下没有贪官了。刘伯温听后摇了摇头,到了六百五十年后,贪腐之风也和今天一样盛行,虽然对贪腐官员严厉打击,能判死刑的人却不多见,个别级别高级的官员即使入狱,待遇也不会太差,朱元璋听后大惊,又追问那时的百姓生活如何,刘伯温回答说,那时的百姓天天吃的都和陛下饮食差不多,能做到想吃啥就能吃到啥,出行不再骑马坐轿,而是家家都有用铁做的车,人人整天低头看手里拿着的一块铁。朱元璋一听哈哈大笑,那铁有那么好瞧的吗?刘伯温说陛下有所不知,那铁上面能显出文字和画面,咱们君臣今天说的话,在那铁上面都能看到,两个人即使相距万里之遥,在那铁上面都能看到对方还能说话,朱元璋听后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刘伯温说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当初乞讨穿的那样破烂带洞的衣服,会挂在衣店卖出高价,而且一件能顶几十件绫罗綢鍛衣服的价钱,那时的人以丑为美,把这样的装束认为是时髦,凡哭穷卖惨编剧本骗流量的主播,都容易短期获得很多收入,短时间涨粉千百万,虽然平台按照规则严厉禁止打击处罚他们,但屡禁不止,那时贫病的人没人理会,很少有人愿意提供帮助,却宁可自己住出租屋吃方便面待业,也要把钱打赏给富家公子大官人,直听得朱元璋瞠目结舌。 刘伯温继续说,那时的年轻后生逐渐不想成婚了,因为那时成婚多数会负债累累,很多人因为达不到女方要求就选择单着,即使有人花重金娶到妻子了,那时的新娘也没几个是黄花闺女,而且很多妻子脾气不好,弄不好反被妻子给休了,家产还得分给她一半,落个最后人财两空的下场,所以男人们都心寒了,那时也没有青楼了,所以过的日子和出家人差不多。不过贪官们暗地里还养着好多小妾,这个在当时不违法,只是作风不好而已,开青楼和去青楼的人违法。 那时的寺庙是啥样呢?朱元璋又问,刘伯温说,那时真正修行的寺庙很少了,多数都在忙于捞钱,出家人也不是因为穷困和失意,而是在找工作,想出家也不容易了,有很多寺庙要求出家人,需有考中进士那样的文化水平,还有很多严格的要求才行,那时出家是个好的行业,不过真正修行的寺庙还是有的。 朱元璋听后连连挥手示意,不让刘伯温继续说下去了,这些变化已经让他接受不了,他也管不了身后几百年的事,只能认由社会发展了。且将明朝今日想 朱元璋的机智
有一天朱元璋坐在宫中心里烦闷,于是传下口谕,召刘伯温入宫陪王伴驾。 君臣见礼之后
刘杰爱旅行
2025-02-10 16:37:40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