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2025年2月6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离开了

右史纪炎 2025-02-10 12:21:22

“核潜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2025年2月6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离开了我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悄然陨落,但是他当年的豪言壮语却依旧在耳畔回响。 黄旭华是广东人,父母都是医生,家里条件还不错,不过黄旭华却并没有养成骄横的习惯。 父母带着孩子们去了穷苦的地方,免费为乡里乡亲治病,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忧国忧民的种子,当年黄旭华也想去给百姓治病。 战火纷飞,饶是黄旭华的家中颇为富裕,但是隆隆炮火声让他根本不能安心念书。 学医救不了国。 他最终选择了造船系,准备用自己的知识守卫祖国海疆。 建国之后,黄旭华与同事们一起开始尝试仿制苏联常规潜艇,但是没过多久,中国与苏联在外交上发生了分歧,苏联并不支持中国研制核潜艇,并撤走了所有专家。 但是这打击不了我们的决心。 军工类的项目都是保密的,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告知一分一毫,所以自从黄旭华接下重担之后,家里人几乎都见不到他了,只知道他在北京。 父亲去世,黄旭华没有时间回去奔丧,逢年过节黄旭华也永远不在家,这让家里人对他颇为埋怨。 但黄旭华没有办法跟他们解释,只能按捺一下对亲人的思念,一头扎进核潜艇的研究中。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领域是一片空白,当时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都不足以支撑这个项目,但是现实又要求让核潜艇尽快交付战斗使用。 祖国等不了多久,黄旭华决定带着团队,在已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进行研究。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是水滴型,美国为了研究这种类型的潜艇,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了多番论证,分成几步才完成最终成品。 但是黄旭华表示,中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既然美国已经证明水滴型是可靠的,那么我们就一步到位。 当时中国没有潜艇,黄旭华和同事们连潜艇内部什么构造都不清楚,只能一半凭借着零散的零件,一半靠着想象画图纸。 三个月时间,他们提出了5个方案,一个个在实验室中尝试。 后来有人从美国带来了两个核潜艇模型,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只是给孩子的模型玩具,但是中国专家们却如获至宝,兴奋不已地将玩具拆开。 拆开之后发现,核潜艇的结构与他们所构想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差别,这一发现让大家都兴奋不已。 “核潜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这一发现让大家有了信心。当时中国的技术能力不够,所以很多时候,科研都是在用土办法。 没有计算器,但是数据得严谨性,所以每一组数据都要有两拨人进行计算,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实验室中算盘声能噼里啪啦响上一天。 毕竟只要两个人算得不一样,那可得从头开始。 黄旭华的土办法不止是算盘,核潜艇是精密的机器,每一个设备的重量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核潜艇最终的重心稳定,当时的称重仪器没有这么精密,所以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哪怕是小到一根线都要过称。 4000多吨的成品,最终的测试值与设计值完全吻合,这是黄旭华与同事们夜以继日一个设备一个设备称出来的。 1988年,中国核潜艇在南海进行核潜艇深潜试验,临行之前,岸上的同事们心情都非常沉重。 实验非常危险,毕竟不久之前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进行深潜实验的时候出了事故,船上160多人,无一生还。 为了鼓舞士气,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下潜,他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将现场“风萧萧兮”的气氛一扫而空。 没有那个总设计师会亲自下海冒险,黄旭华算是开了先例了。 潜艇是黄旭华毕生的心血,到了耄耋之年,他还是放心不下他的实验室,每天都要去看一看。他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按理说他已经可以颐养天年了,毕竟他的听力视力都不太好。 但是黄旭华依旧坚持去实验室打卡,他表示,哪怕是给年轻人们加加油鼓鼓劲,也挺好。 他真正做到了战斗到最后一刻,如今虽然黄旭华教授已经逝去,但他的学生们依旧奋战在前线,中国的核潜艇事业还将迎来新的辉煌。 参考资料 黄旭华:百科 黄旭龙:黄旭华——一生都属于核潜艇 文轩:黄旭华——为祖国深潜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duyongkai

duyongkai

1
2025-02-10 14:48

[赞][赞][赞]

右史纪炎

右史纪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