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名解放军战士执行警戒任务时,看到4名炊事员来阵地送饭,其中一名战士

西凉烟雨色 2025-02-10 11:16:43

1979年,2名解放军战士执行警戒任务时,看到4名炊事员来阵地送饭,其中一名战士正要起身招呼,身边战友连忙拽住:别动,他们不对劲儿…… 这则真实故事发生在对越反击战的战场上,当时我军正准备对越军驻扎在军事重镇高平的部队实施围歼。 由于围歼行动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动部队,为了防备越军提前跳出包围圈,我军在高平周围设置了很多战略阵地。 而故事就发生在其中的2号阵地上,这是一处比较靠前且非常重要的阵地,如果越军想要突围,2号阵地首当其冲。 正因其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所以我军在阵地及其附近布置了大量警戒哨,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角李桂林和秦亮光,就是2号阵地的暗哨,并且是最外围的暗哨。 1979年2月20日凌晨4点左右,李桂林和秦亮光正在执行警戒任务,突然看到远处有4个人影正在向阵地接近。 警惕的李桂林两人连忙拿起望远镜观察,结果发现走来的4人身上穿的是我军炊事员服饰,肩上还扛着用来送饭的扁担。 当时,李桂林两人已经执行了很长时间的警戒任务,腹中早已饥肠辘辘,因此在看到走来的人穿着我军炊事员服饰后,顿时心中一喜,以为是要开饭了。 其中,年轻的秦亮光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站起身来打招呼,但就在这时,仍举着望远镜观察的李桂林面色突然一凝,一把拽住了秦亮光:“别动,他们有问题。” 本来被拽的满脸疑惑,正准备开口询问的秦亮光听后,连忙闭上了嘴,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那4个人,结果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哪里不对,这让他不仅怀疑,是不是李桂林看错了。 但事实上,李桂林并没有看错,那4个穿着炊事员服饰的人确实有问题,而且是非常大的问题,他们根本就不是我军炊事员,而是越军的精锐特工。 这些特工是越军304师的师长阮庆玉派来的,而这个阮庆玉早年曾是一名特工,在情报搜集方面尤为重视。 在中越战争爆发之前,阮庆玉就开始搜集我军的情报,等战争爆发后,阮庆玉已经摸清了我军的部分作战习惯。 战争爆发后,阮庆玉在正面战场上频频受挫,这让他意识到,我军的战斗力太强,正面对战根本毫无胜算。 在此情况下,阮庆玉认为想要战胜我军,就只能出奇制胜,于是他利用提前搜集的我军情报,策划了一场突袭行动。 按照计划,阮庆玉先精挑细选了4名熟悉汉语,且身手敏捷、经验丰富的特工,然后给他们换上了提前搜集来的我军炊事员的服饰。 接着,阮庆玉将之前搜集的我军开饭的时间、炊事员送饭时的习惯性动作等情报,一一讲述给了4名特工,等特工们牢记后,便正式实施了突袭行动。 2月20日凌晨3点多,在阮庆玉的指挥下,4名伪装成我军炊事员的越军特工出发了,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悄悄跟着一支由越军精锐士兵组成的突袭队。 这两拨人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行进后,靠近了我军2号前沿阵地,随后4名特工按计划靠近阵地,身后的突袭队则就地隐藏。 按照阮庆玉的计划,突袭队会在4名特工进入我军2号阵地后再展开进攻,到时候里面的4名特工会展开配合,实施内外包夹战术。 然而,阮庆玉不知道的是,他虽然对4名特工进行了精心伪装,但还是被我军暗哨李桂林看出了问题。 出问题的地方在4名特工的胳膊上,为了伪装成我军炊事员,这4名特工每人都在胳膊上绑了一条白毛巾。 但他们却绑错了位置,按照我军规定,炊事员需要将白毛巾系在右臂上,可这些特工却将毛巾系在了左臂上。 这个失误并不明显,再加上夜色掩护,一般人还真发现不了,像同为我军暗哨的秦亮光就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 但李桂林却看出来了,一来是因为他本身性格就比较严谨,二来则是他比秦亮光参军的时间更长,虽然只有25岁,却已是参军数年的老兵了,战场经验非常丰富。 不过,虽然认定4名特工有问题,但李桂林并没有立即出手,而是直到4名特工来到暗哨附近,才突然开枪将他们击毙。 与此同时,秦亮光向着天空打出了一发信号弹,随着这枚信号弹的升空,敌我两方都察觉到了不对。 敌军突袭队意识到自己暴露后,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尝试了一波强攻,直到被李桂林两人和支援来的我军战士打退后,才不甘撤离。 这场突袭战至此画上了句号,可以说,若没有李桂林两人的机警应对,阮庆玉的突袭计划还真的有可能成功,到时候战争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可就不好说了。 值得一说的是,阮庆玉之所以会策划这起行动,以及对我军部队的习惯这么了解,除了他提前搜集了情报外,还因为战争爆发前,我军曾派出精锐对越军进行过军事指导。 其实,不仅是军事指导,我国还在战争爆发前给越军提供过大量军事物资支援,谁也没想到,越军会放下碗就骂娘…… 文/西凉烟雨

0 阅读:1457

猜你喜欢

西凉烟雨色

西凉烟雨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