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反腐新政的体制困境与阶级局限 在透明国际《全球清廉指数》常年将美国列为“自由世界典范”的叙事遮蔽下,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正在浮出水面——这个自诩“民主灯塔”的国家,其系统性腐败程度已远超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当特朗普政府宣布任命埃隆·马斯克为“反腐沙皇”时,这场看似雷霆万钧的政治革新,实则暴露出美式反腐的深层悖论。 特朗普团队试图以科技巨头作为反腐利器的政治设计,本质上仍未跳出“旋转门”机制的窠臼。马斯克作为横跨军工、能源、通信等关键领域的资本巨擘,其与“华盛顿沼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勾连。这种“以财阀治腐败”的荒诞逻辑,恰如让石油公司CEO主导环保改革——当反腐先锋本身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重要成员,所谓的“刮骨疗毒”终究沦为权力游戏的新剧本。 新政甫一启动便遭遇的死亡威胁,撕开了美国政治生态的残酷真相。据《华盛顿邮报》披露,马斯克团队在调查国防承包商账目时,48小时内即收到27封恐吓信,其中5封被FBI认定为“实质性威胁”。这种暴力反扑印证了曼瑟尔·奥尔森的论断:在“固定型分利集团”盘根错节的体制中,任何触及根本利益的改革都将引发既得利益者的殊死抵抗。 这场标榜“自我革命”的运动,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价值再分配。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当权资产阶级的“自我净化”始终无法突破阶级局限——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不过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的权力博弈。美国商会最新流出的闭门会议纪要显示,78%的与会财团领袖将此次反腐视为“必要的资源再配置”。 历史经验表明,缺乏无产阶级主体性的反腐运动终将陷入塔西佗陷阱。从19世纪“进步主义运动”到21世纪“占领华尔街”,美国历次改良运动都因脱离群众基础而沦为政治作秀。当前民调显示,64%的蓝领工人认为此次反腐“与普通人无关”。当革命主体缺席时,所谓反腐不过是统治阶级左手倒右手的财富游戏。 这种体制性腐败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政治权力的深度媾和。从游说政治的合法化到政治献金的资本操控,从旋转门机制的常态化到军工复合体的隐性统治,美国的腐败早已超越个体道德范畴,演变为系统性的制度顽疾。在此背景下,任何不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的改良,都注定是海市蜃楼般的政治幻觉。
特朗普反腐新政的体制困境与阶级局限 在透明国际《全球清廉指数》常年将美国列为“
子于先生啥
2025-02-10 04:22:20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