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真的只是个“草包”吗? 在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为表彰开国功臣,特封“六公”

趣叭叭 2025-02-09 18:16:12

李景隆真的只是个“草包”吗? 在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为表彰开国功臣,特封“六公”,然而史实查证后,实际应为七人,其中包括李文忠及其父李贞,因父子同封,使得“六公”之称广为流传。 李文忠因战功卓著获封曹国公,其子李景隆继承爵位,与朱标、朱棣等皇族成员关系密切。他虽出身显赫,亦承袭军事职责,在朱元璋晚年及朱允炆即位后,被赋予重要任务,负责训练军队、管理茶马贸易,并被视为稳定政权的重要军事支柱。 然而,靖难之役爆发后,李景隆成为朱允炆倚重的大将,率军北上对抗朱棣。在真定之战中,他面对朱棣的突袭战术未能有效应对,导致大败。尽管建文帝仍信任李景隆,并授予其黄钺弓矢,希望其统一指挥权,但在白沟河之战中,他统领六十万大军再次惨败,使建文政权失去挽回战局的机会。 战败后的李景隆狼狈逃往济南,依赖地方守将苦苦支撑。连番败绩引发朝堂震动,黄子澄等大臣力主将其治罪,然而朱允炆最终未对他处以极刑。在朱棣大军逼近南京时,李景隆选择开城投降,助朱棣夺取皇位。 永乐帝登基后,李景隆虽未因降敌受责,反而得到加封,被授予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左柱国、太子太师,继续享有曹国公爵位,并增禄一千石,子孙亦获世袭权。《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曾言“默相事机之功”,暗示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远不止战场失利那么简单。 然而,李景隆的优待引发朝臣不满,朱橚、郑赐、朱能等人接连弹劾他收受贿赂、图谋不轨,最终永乐二年,朱棣不得不撤销李景隆所有官职,让其归家赋闲。据《明史·李景隆传》记载,李景隆因不满结局,一度绝食十日,最终在永乐末年病逝。 李景隆究竟是庸碌无能的草包,还是身负隐情的权谋人物?他的军事指挥确有缺陷,但其仕途跌宕起伏,似乎也并非单纯的失败者。

0 阅读:35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