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观点更新 ------------------- 近期AI医疗热度火热,个人总结主要原因有下: 1. tempus 大涨,原因多方面:佩洛西带货;测序及数据服务收入高速增长,起应用模型进行疾病早期诊断的商业模式也已成功形成收入并拥有医保支付代码,医院可获得128美元报销。25年一月推出了一款app olivia,进行患者监测;Ambry Genetics的收购。 2. 木头姐的ARK研究团队发布了名为《Big Ideas 2025》的报告,深入探讨了当今不断发展的五个技术创新平台。其中,在多组学测序方面,在海量多组学数据的支持下,结合可编程生物学的驱动,运行自主实验室的AI系统可能会显著降低药物研发全流程的成本,从而改变这个长期停滞的制药行业的回报状况。 [烟花]我个人会把AI医疗分为几个打类,AI诊断检测类、AI慢病管理、AI医疗系统(帮助医生)、AI制药。tempus的成功属于AI诊断检测类,它创业思路很清晰,通过测序及检测业务积累数据,为后续跟人工智能的接入做沉淀,从这个模式来看所有的基因测序公司及检测类公司都都是一个庞大的医疗数据中心,这一商业模式为很多传统测序及检测类公司提供转型思路,即可解决当下的医疗困局,又可为AI医疗整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烟花]AI慢病管理:我个人觉得这块的市场空间非常大,AI连接智能穿戴设备和家用医疗检测仪器,如CGM,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通过算法及时捕捉指标异常,提前预警潜在健康危机,基于患者历史病历、遗传信息、生活习惯等多元数据,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同时起有利于医疗数据方面的积累,这又是商业保险目前发展的痛点及难点之一,美国中国都是如此。 [烟花]整体调研交流下来,还是存在几个核心问题: 1. 数据问题:多模态的数据非常重要,单一的数据已经无法满足AI医疗的发展,参考tempus数据库,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临床数据、影像学等,质量高、数据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它的Daas商业模式增速快的原因,因此数据过于单一,整体价值量不高; 2. 产品问题:再好的AI应用最终要落实到产品端变现,产品的应用场景、客户的接受意愿,以AI带动自己原本的产品增长还是做出一款新的AI产品?都是企业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3. 支付端问题:tempus AI的产品已经获得医保代码,有医保付款,国内走医院目前AI+项目收费可能性较低 4. 模型方面是自己做还是跟互联网大厂合作:本身医疗公司倾向于跟互联网巨头合作,deepseek的出现会不会为他们提供新的思路 5. 生态问题:典型的是讯飞医疗和字节的对比,豆包的小荷健康是以本身的巨大客户流量作为基础,目标大健康类产品走toc后续甚至toB的路线,而讯飞医疗走的是toB toC路径,哪种商业模式更好还有待考察。 [烟花]我们未来也是带着这些问题,会重新去走访调研检测、ivd、慢病管理及CXO公司,交流AI及医疗的融合及商业场景。 以上给予个人的理解及思考,欢迎交流及更正 [红包]附AI医疗投资机会: 1. AI制药: :晶泰控股、鸿博医药。 2. AI医疗服务:讯飞医疗科技、润达医疗、美年健康 3. AI检测:华大基因、金域医学、华大智造(基因检测卖水人,自主可控)、诺禾致源、贝瑞基因; 4. AI慢病管理:三诺生物、九安医疗、乐心医疗 5. 医疗信息化:卫宁健康、国新健康、久远银海;
AI医疗观点更新 ------------------- 近期AI医疗热度火热,
全产业
2025-02-09 11:12:22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