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白塔映梵音·古刹藏匠心”|大同法华寺旅游攻略:一座辽塔,半城北魏风烟里的佛国秘境

“站在白塔下抬头望,砖雕的飞天衣袂仿佛要飘下来,连风里都裹着千年的香火气。”11月中旬的大同,寒风裹着塞北的苍劲,法华寺

“站在白塔下抬头望,砖雕的飞天衣袂仿佛要飘下来,连风里都裹着千年的香火气。”11月中旬的大同,寒风裹着塞北的苍劲,法华寺白塔下,65岁的北京游客周阿姨举着相机感叹,“我跑遍全国古刹,这塔的‘精巧’还是头回见——辽代的塔,竟有江南园林的灵秀!”

作为大同古城“四大名寺”之一,法华寺因塔得名,更因塔闻名。这座始建于辽重熙年间(1032-1055)的古刹,历经金、明、清多次重修,现存主体为20世纪90年代复建的辽金风格建筑群,唯白塔保留了辽代原构。今年国庆假期,法华寺日均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其中30%为专程研究辽塔建筑的学者,45%是被“白塔+壁画”组合吸引的年轻游客。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解锁这座“塞北佛塔中的江南精灵”。

从“辽塔遗韵”到“大同记忆”:一座塔串起的千年佛缘

法华寺的故事,始于一块“佛经结缘”的基石。

“法华寺之名,源于《妙法莲华经》。”大同市文旅局文博研究员赵佃玺介绍,“辽代大同是‘西京陪都’,佛教极盛,贵族、百姓皆以刻经、建塔祈福。法华寺白塔最初是‘经幢塔’,塔内藏有辽代刊刻的《法华经》经卷,后因战火损毁,现存塔身为明代重修、清代补葺,但基座、塔身的辽代砖雕工艺仍清晰可辨。”

这座高28米的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最绝的是“塔中有塔”的复合结构:外层为仿木构楼阁,每层设券门、假窗;内层为“套筒式”空心结构,原藏佛经、舍利。“你看这层檐下的‘砖制斗拱’,辽代工匠不用一根木头,全凭砖雕模仿木构的弧度与力度,历经千年风雨,缝隙里连草都没长一根!”赵佃玺指着二层檐角说。

更令人称奇的是塔身上的“三绝”:

砖雕飞天:每层转角处,8尊飞天手持莲花、飘带环绕,衣纹流畅如笔锋,被赞“辽塔飞天最灵动”;

佛像砖龛:全塔嵌有48尊浅浮雕佛像,或坐或立,眉眼低垂,虽风化仍可见辽代造像“丰腴饱满”的典型特征;

塔铭砖刻:底层塔心室存有明代《重修法华寺塔记》砖碑,记录了当时“万人捐砖、百工献艺”的盛况。

“我爷爷当年是塔下的‘守塔人’!”72岁的大同市民王大爷回忆,“小时候跟着爷爷值夜,听他说塔底曾挖出过辽代铜钱、陶罐——这塔啊,藏着大同的‘地下佛国’。”

核心体验:从“看塔”到“读史”,解锁法华寺的“立体佛国”

法华寺的魅力,在于它把“单一的塔”变成了“可触摸的文化矩阵”。以下五大玩法,带您深度感知辽金佛教艺术的魅力。

1. 白塔:仰观“辽塔美学”的立体教科书

“建议带望远镜!”景区讲解员小吴递来设备,“白塔每层的砖雕细节不同——三层有‘供养人’,五层刻‘伎乐天’,七层顶的‘葫芦刹’是辽塔典型标志。”

一层塔心室:中央立明代石经幢,刻《金刚经》片段,柱础为辽代原物,雕莲花纹;

二层至五层:沿狭窄木梯攀爬(仅开放至五层),可见券门内的“四大天王”砖雕,铠甲纹路清晰;

顶层观景:登顶可俯瞰大同古城“棋盘式”街巷,远眺北岳恒山余脉,“晴日里还能看到云冈石窟的大佛!”

2. 大雄宝殿:藏在古刹里的“辽金壁画”

“别错过东配殿的壁画!”大雄宝殿旁,文保员老张推开一扇木门,“这是复建的‘药师殿’,但墙上的‘十二药叉神将’壁画是2019年修复的,参考了辽代墓葬壁画风格。”

壁画中,12位药叉神将手持法器、脚踏祥云,衣纹用“沥粉贴金”工艺勾勒,金箔历经数年仍熠熠生辉。“辽代壁画重‘叙事’,这些神将不仅是装饰,更是‘护持佛法’的象征。”老张说。

3. 法华讲堂:听“塔与城”的千年对话

“每月初一、十五有佛学讲座!”法华讲堂内,大同大学历史系教授正在讲“辽金大同的佛教传播”。讲堂陈列着辽代佛经残页、明代铜塔模型,游客可参与“拓印塔铭”“绘制飞天”体验(材料包20元/套)。

4. 古树禅意:塔下的“时光见证者”

白塔旁的“千年唐槐”是另一重惊喜:树龄标牌显示已有1200年,主干需3人合抱,枝桠间挂着百姓系的红绳。“传说这树是建塔时种的‘镇塔槐’,每到初一十五,树影会‘罩住’塔尖——老人们说,这是‘塔树同辉’的吉兆。”王大爷笑着说。

5. 隐藏玩法:寻“大同佛教四宝”

法华寺所在的古城片区,可串联其他佛教遗存: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代彩塑“东方维纳斯”;

善化寺三圣殿:金代“减柱造”建筑典范;

清真大寺:伊斯兰与佛教交融的“和谐样本”;

九龙壁:明代琉璃艺术的“皇家气象”。

实用攻略:如何“有深度”地探访这座“辽塔古刹”?基础信息

地址: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古城内,步行10分钟可达鼓楼、华严寺);

开放时间:8:30-17:30(17:00停止入场,全年无休);

门票:免费(登塔需另购10元/人,讲解服务30元/场);

导览服务:

免费:微信公众号“大同法华寺”提供语音导览,入口可领纸质《法华寺导览手册》;

付费:“古建深度游”(含塔内讲解、壁画修复体验,80元/人)。

交通指南

公交:乘17路、27路、38路至“法华寺站”下车即达;

自驾:古城停车场(距寺门200米,收费10元/天);

高铁/飞机:

高铁至“大同南站”:乘28路公交至“和阳门站”,转17路(约30分钟);

飞机至“大同云冈机场”:乘机场大巴至“大同宾馆站”,转27路(约50分钟)。

半日精华路线(文化+禅意游)

上午(9:30-12:00):

法华寺山门→白塔(登塔俯瞰古城)→大雄宝殿(看药师殿壁画)→法华讲堂(参与拓印体验)。

中午(12:00-13:30):

在“古城小馆”用餐(推荐“兔头烧麦”“大同刀削面”,人均35元,步行5分钟可达)。

下午(13:30-16:00):

唐槐树下祈福→参观寺内“辽金佛教文物展”(展陈塔铭、经卷复制品)→步行至华严寺(10分钟),串联游览。

傍晚(16:00-17:00):

听讲堂教授讲“塔与大同”→出口买“大同黄花菜”(非遗农产品,煲汤鲜香,15元/袋)。

注意事项

白塔楼梯狭窄,恐高或行动不便者慎登;

壁画、砖雕为易损文物,禁止触摸、拍照闪光;

寺内禁外带香烛,可在指定区域免费领三炷清香;

周边“大同古城夜游”热闹,可安排傍晚逛古街、看灯光秀。

游客故事:在这里,触摸“辽金的风”

“终于见到辽塔的原构了!”西安美院研究生小林举着速写本,“白塔的‘斗拱收分’‘檐角起翘’和我研究的《营造法式》记载几乎一致——这是活的‘辽代建筑教科书’!”

“带孩子来上‘建筑课’!”太原的李女士指着飞天砖雕说,“以前讲‘辽金文化’他总走神,今天看塔上的‘小飞天’,他说‘妈妈,这像我跳的芭蕾!’——原来历史可以这么生动。”

“我们是守塔人后代!”王大爷带着孙子在唐槐下系红绳,“跟孩子说,这塔、这树,都是大同的‘老宝贝’——咱们得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结语:法华寺,是一座塔,更是一扇“辽金文化的任意门”

从辽代的经幢塔到今日的游客打卡地,法华寺用千年光阴证明:最动人的古迹,不在宏大的叙事,而在“一块砖的雕工”“一片瓦的弧度”“一棵树的年轮”里;最深刻的文化,不在故纸堆中,而在“仰头望塔时的震撼”“触摸壁画时的温度”“听守塔人讲古时的共鸣”里。

正如赵佃玺研究员所说:“法华寺的价值,不在‘辽塔有多古老’,而在它是大同的‘文化密码’——解开这座塔,你就读懂了大同‘胡汉交融、佛道共生’的城市基因。”

这个周末,不妨走进法华寺。在白塔的飞檐下听风,在唐槐的树影里祈福,在讲解员的讲述中触摸辽金的风。你会发现:所谓“古迹”,不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时光信笺”;所谓“旅行”,不过是我们带着这封信笺,与历史说一声“你好”。

(注:文中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建议出行前关注“大同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