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个学生向班主任请假,毛主席是我外公。直到今天,他的老师

锦书难托思君愁 2025-02-08 21:37:35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个学生向班主任请假,毛主席是我外公。直到今天,他的老师才知道,这个谦逊有礼的学生居然是毛主席的孙辈后代-孔继宁。 1976年那会儿,毛主席走了,有个学生跑到班主任跟前说要请假,你猜他说啥?他说:“老师,我外公走了,我得回家瞅瞅。”班主任一听,心里头还纳闷呢,这学生咋这么淡定。结果你猜怎么着?这位看起来文文静静、特别有礼貌的学生,竟然是毛主席的亲孙子孔继宁!这事儿班主任过了好久才知道,当时她还纳闷呢,这孔继宁咋这么低调,外公是毛主席这事儿提都不带提的。那一天,说起来平常却又不那么平常。早上,阳光懒洋洋地照在北京一中的教室外头,孔继宁揣着请假条,迈进了班主任的“地盘”。他脸上挺淡定,说话也不急不缓,但你要是瞅瞅他那微微哆嗦的小手,就能瞧出他心里头那是翻江倒海呢。“老师,我外公走了,我得回家几天。”就这么一句朴实无华的话,把班主任给整懵圈了。他瞪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孔继宁,感觉这家伙身上自带光环。为啥呢?因为孔继宁的外公,那可是响当当的毛主席! 孔继宁,毛主席的头号外孙,名字还是毛主席亲自给挑的,意思就是要继承列宁的大志向,当个真刀真枪的革命战士。这小子打小就机灵,爱学习,尊敬长辈,整天围着外公转。那时候的他,跟个小天使似的,对啥都好奇得不行。毛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还是会挤出时间来陪这个心头肉,祖孙俩亲得跟一个人似的。为了让孔继宁这小家伙见世面长学问,毛主席大手一挥,直接把他打包送到了繁华的大上海去念书。每到国庆节,毛主席就把孙子从上海接回来,给他讲述那些关于国家、民族和革命的大事小情。老爷子心里头啊,就盼着孔继宁能明白自己名字背后的那些大道理,将来好扛起传承革命火种的大旗。可孔继宁那时候还小,对这些故事的理解也就停留在“外公真是个超级和蔼的老头儿”这个层面上。 时间一晃就到了1976年元旦,孔继宁见到了病中的外公最后一面。那时候的毛主席,虽然身体已经不太行了,但还是不忘嘱咐小家伙:“好好学习,将来好为人民服务!”孔继宁那会儿哪知道,这竟然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等到9月9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传来,孔继宁眼泪哗哗的,满脑子都是跟外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心里明白,从这天起,自己的人生轨迹怕是要彻底拐弯了。 为了给外公争口气,孔继宁那是拼了命地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军校,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退役之后,他又转战商界,靠着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子,在商业圈儿里混得风生水起。到了2001年,孔继宁和老妈一拍即合,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一门心思扑在传承毛主席思想上,那劲头,别提多足了!你瞅瞅,孔继宁这家伙,一回头看看过去,心里头那个透亮啊!他琢磨着,自己能混到今天这步田地,全靠外公那杠杠的教育和影响。虽说没接着外公的革命大旗继续扛,但他心里头那为人民服务的小火苗,那是从来都没灭过。国家的建设、发展,他那是操碎了心,出满了力。你说他干啥了?人家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咱毛主席的后代长脸啦,那叫一个范儿正,有担当!

0 阅读:40
锦书难托思君愁

锦书难托思君愁

锦书难托思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