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16岁的美国富二代伊桑·库奇,在酒精与放纵的驱使下,一口气撞死了四个无辜的路人。 伊桑·库奇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佛瑞德·库奇在德州沃斯堡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金属房顶工厂,雇员三四十人,年销售额约1500万美元。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对他的行为设下过界限。早在13岁时,伊桑就自己开车上学,校长找来他的父亲沟通,认为这一行为不妥,可他父亲不仅不接受建议,还呛声“少管闲事”,甚至扬言要把学校买下来。15岁时,伊桑曾在车上偷喝酒,身旁还有一位14岁的衣衫不整的女子,在父母的庇护下,他没有受到任何责罚。 2013年6月15日当晚,伊桑在已经喝醉的情况下,和朋友从沃尔玛超市偷了啤酒,之后驾驶着父亲的福特F - 350皮卡,载着7名朋友上路。在限速40英里的路段,他竟把车开到了70英里。最终,车辆失控,冲向了路边一辆正在修理的SUV。这场惨烈的车祸造成4名无辜路人当场死亡,坐在皮卡后车厢的一名男孩重伤瘫痪,只能靠眨眼与外界交流。警察赶到现场后,对伊桑进行了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高达0.24%,是成人法定上限的三倍,同时还在他体内检测出大麻和镇静剂成分。 事发后,检方以窃盗、酒驾撞死人等多项罪名对伊桑·库奇提起诉讼,并求处他20年重刑。这起案件看似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正义似乎理应得到伸张。然而,庭审过程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辩方律师聘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米勒(Dr.Gary Miller)出庭作证。米勒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伊桑·库奇患有“富流感”(Affluenza)。所谓“富流感”,是由“affluence”(富裕)和“influenza”(流感)组合而成的概念,指的是由于出身豪门、从小养尊处优,导致无法理解自己某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米勒声称,伊桑长期处于过度宠溺且缺乏规则约束的家庭环境中,使得他根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对错。令人意外的是,法官最终采信了这一说法,做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判决:伊桑·库奇被判处10年缓刑,缓刑期间必须到复健中心进行心理治疗,而治疗费用由他的父亲承担。 这一判决结果一经公布,立刻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公众对这个判决感到愤怒和不解,“富贵病”一词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受害者家属更是难以接受,在车祸中失去妻子和女儿的埃里克·博伊尔斯(Eric Boyles)对CNN表示,他们渴望的是公正,而这个判决让他感觉又回到了失去亲人之初的痛苦之中。CNN法律分析师Sunny Hostin也质疑道,伊桑的行为造成如此恶劣后果却未受到实质性惩罚,这对其他被告来说极不公平,因为那些没有他这般财富背景的年轻被告,即便罪行较轻,也可能会被关进监狱。 然而,伊桑并没有因为这次判决而改过自新。在缓刑期间,他依旧我行我素。2015年11月,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伊桑在派对上喝酒狂欢。一旦他违反缓刑期间不得饮酒的规定被证实,缓刑就可能被取消,他将面临牢狱之灾。为了逃避惩罚,伊桑的母亲谭雅(Tonya Couch)竟然带着他出逃。美国少年法庭迅速发出逮捕令,最终,他们在墨西哥巴亚尔塔港(Puerto Vallarta)被警方逮捕。 即便再次被捕,伊桑·库奇似乎依旧受到神秘力量的庇佑。他最终仅被轻判2年,尽管未来需要配戴脚踝监控器、遵守晚间9点门禁及接受药检等限制,但这样的判决结果还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挞伐。协助酒驾受害者的团体“妈妈反酒驾”愤怒地抨击这起案件的不公,认为如此过轻的判决,无疑是在告诉受害者“你们的命根本不重要” 。 伊桑·库奇撞人案,不仅仅是一个富二代犯罪的个例,它深刻地反映出美国社会在法律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财富是否在司法审判中扮演了不恰当的角色?所谓的“富流感”真的能成为逃避法律制裁的理由吗?
2013年6月15日,16岁的美国富二代伊桑·库奇,在酒精与放纵的驱使下,一口气
月桂飘香念情长
2025-02-08 19:20: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