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西方把青霉素列为军事机密,中国老百姓和军人伤口发炎红肿后,往往因为没有青霉素治疗而死去!汤飞凡得知后十分难受,对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说:“我有个办法!” 汤飞凡1897年出生于湖南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目睹了乡村缺医少药的惨状,从小就立志学医。 1914年,他考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这所中美合办的医学院开启了他医学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他一开始英语考试不及格,但凭借对医学的热情,最终被破格录取,成为首届毕业生。 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汤飞凡获得去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 在哈佛,他师从著名细菌学家秦瑟教授,成绩斐然。 甚至得到了导师的挽留,诺贝尔奖似乎也近在咫尺。 然而,一封来自恩师颜福庆的信改变了他的命运。 信中描绘了国内医疗的落后现状,希望他回国效力。 面对国家的召唤,汤飞凡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了积贫积弱的祖国。 1929年,汤飞凡回到上海,在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 当时细菌系只有他一名教师和29名学生,实验设备极度匮乏。 他甚至捐出了自己的显微镜供教学使用。 汤飞凡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验证日本科学家野口英世关于沙眼病原体的研究。 野口英世当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汤飞凡经过严谨的实验。 发现野口英世的研究存在严重缺陷,无法分离出真正的沙眼病原体。 这一举动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强烈不满,也让汤飞凡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汤飞凡没有选择躲避。 而是毅然加入前线医疗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救死扶伤。 在国家危难之际,医者更应挺身而出。 面对当时国内青霉素紧缺的局面,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 在简陋的条件下成功提取出青霉素,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研制的牛痘疫苗,不仅供应给中国军队,还免费提供给盟军使用,赢得了国际赞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汤飞凡始终致力于疫苗和细菌的研究。 先后研制出牛痘疫苗、狂犬疫苗、斑疹伤寒疫苗等多种疫苗。 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组建了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继续带领团队攻克医学难题。 时间来到20世纪50年代,沙眼仍然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 汤飞凡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难题。他亲自到医院采集样本,并与眼科医生张晓楼合作进行研究。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1955年8月10日,他终于成功分离出沙眼病原体TE8。 这是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但是,为了进一步验证TE8的致病性,汤飞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 在随后的40天里,他忍受着沙眼的痛苦,坚持不做任何治疗,收集了大量的临床数据,最终证实了TE8就是沙眼的真正病原体。 然而,就在汤飞凡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政治运动的风暴也席卷而来。 1958年,他被卷入漩涡,遭受了不白之冤。 巨大的压力和屈辱,压垮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958年9月30日,汤飞凡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年仅61岁。 汤飞凡的离世对中国医学界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他死后,几乎所有关于他的资料和信息都被封存,他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遗忘。 直到改革开放后,汤飞凡的贡献才逐渐被重新认识和评价。 1986年,他的名誉得到恢复,1992年,国家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 汤飞凡的一生,是为科学献身的一生,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他为中国医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一度被历史遗忘。 信息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百年疫苗那些不为公众熟知的防疫先驱们》2020-06-30
1941年,西方把青霉素列为军事机密,中国老百姓和军人伤口发炎红肿后,往往因为没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2-08 18:23:04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