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名志愿军师长坐着一辆牛车回家,路上和车夫天南地北地聊天,不料竟发现

瑶光映心曲 2025-02-08 16:04:17

1953年,一名志愿军师长坐着一辆牛车回家,路上和车夫天南地北地聊天,不料竟发现,他竟是自己多年未见的父亲! 这事儿得从1953年5月说起,咱们这位39军115师的师长王扶之,在朝鲜战场上挂了点彩,回国养伤来了。自打1935年穿上军装,王扶之这一走就是十八年,连老爹的面都没见着。王扶之打小在陕西一户佃农家,老妈走得早,老爸出门打工,他就跟爷爷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到了12岁,这家伙愣是瞒着岁数加入了红军,一路摸爬滚打,抗日、解放,还成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批勇士。1952年那场“秋季攻势”,王扶之算是从死神手里抢回条命,第二年一合计,得嘞,回家瞅瞅去。王扶之这家伙,明明可以坐着小吉普风风光光回家,但他偏不,非得讲啥公私分明,一个人溜达着回去了。这一路,火车换客车,客车还得下来走十几里地,真够折腾的。不过,他运气不错,半道上碰上个赶牛车的大爷,大爷一看他那样儿,热心肠地上来就拉他上车。俩人一路上边赶路边聊天,王扶之说着家乡的新面貌,大爷则开始念叨起自家那多年没音讯的当兵儿子。你猜怎么着?大爷的儿子也是十二岁当的兵,名字叫王扶之!王扶之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仔仔细细瞅了瞅这位满脸皱纹的大爷。十八年啊,模样是都变了,但血缘这东西神奇得很,一下子就把这对父子给拽一块儿了。 王扶之这时候心里那个复杂啊,高兴的是终于见着亲人了,难过的是这些年都干啥去了。想想当年,他还是个毛头小子,现在已经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了。而他老爹,也从壮小伙变成了老头儿。父子俩面对面,啥话也说不出来,眼里头光剩泪花儿打转了。最后,王扶之把老爹接到身边,把失去的时光一点点补回来,直到老爹安享晚年。这简直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久别重逢大戏”,就跟苏轼那哥们儿说的:“就算见了面,估计也得愣一愣,不认得了!”想想当年战争那会儿,家人见一面比登天还难。现在和平年代了,咱们可得好好把握住跟亲人腻歪在一起的时光,千万别等到钱包鼓了,想孝敬老人了,却发现他们已经等不及先走了,那时候哭鼻子可就来不及喽!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