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说:“我很爱我的母亲,但是,我的工作性质需要隐姓埋名,30年没回家…母亲去世的遗物里有一条围巾,每个冬天我都会围着它,这样我感觉我母亲一直跟我在一起。” 说这番话的老人,就是黄旭华老先生,他深潜一生,铸就了国之重器核潜艇,被誉为核潜艇之父。 1926年3月12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市海丰县一个普通的乡医之家,家中9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三,他原名黄绍强,受父辈影响,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长大后,亲眼目睹日寇残杀国人的惨状后,满腔愤慨的他,果断放弃了医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 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他,最终选择了学造船,并取“旭日荣华”中的二字,改名为黄旭华。 1958年,32岁的黄旭华得到通知去北京出差,临行前,他回到家乡,与父母亲告别,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老人家摸着儿子的头,对他说: “少强(黄旭华的乳名),那么多年,你都在外面读书,那时候战争很乱,你回不来,我天天为你祷告,今天解放了,社会也安定了,我和你阿爸年纪大了,希望你能经常回家看看我们。” 虽然,黄旭华满口答应了母亲的请求,其实,当时他的内心很矛盾,他这个人一般答应了的事,一定会做到,可是这件事他没有办法做到,他希望亲人未来能够理解并谅解自己。 他心里清楚,自己将去荒岛执行绝密任务,必须隐姓埋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工作性质,还有可能会跟所有的亲人断绝来往。因为要保密,他没有向父母透露一个字,从此,人间蒸发一消失就是30年。 在这30年里,他的父亲与二哥陆续去世了,收到家人的来信,黄旭华只能强忍着悲痛,将信件藏起来,然后,继续全身心的投身于工作之中。 而家族所有的人,都没有他的消息,也不知他是死是活,兄弟们私下都埋怨他,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应该如此绝情。于是,很多人都将他视为不孝子。 谈起这些往事,耄耋之年的黄旭华说:“30年没回家,难道我的心里不难过,不是的,我忍住了,这种忍住的心情只有我晓得。母亲在世的时候,她的遗物中有一条围巾,每个冬天我一定围着它,这样我就会感觉自己跟母亲在一起。我真的很想我的母亲。” 同时,他还表示:我非常爱我的夫人,爱我的女儿,爱我的父母,但是,我更爱我的国家,更爱我的事业,为了核潜艇,我可以牺牲一切。 1986年,一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纪实报告文学,解密了黄旭华的身份,他的亲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家人口中的那个不孝子,竟然是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民族英雄。 令人庆幸的是,他的母亲足够高寿,95岁的老人,看了这篇报道,才知道儿子这30年来,靠着一副算盘,逐步攻克了七项核潜艇核心技术。 母亲将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因为太过激动,无意间将这篇文章的纸都捏皱了,也印证了自己多年以来的猜想,哪怕大家都误解儿子,自己始终相信儿子不是那种人,事实证明,儿子一直都在为国家工作。 再见母亲时,黄旭华已经是64岁的老人,而母亲则召集族人坐在一起,她只说了一句话:“少强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有人问黄老,对忠孝不能两全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祖国就是母亲,让母亲过得更好,是我的责任。”
突然间觉得黄春梅一家人决定把大S的骨灰放家里,或许是因为怕房子被抚养孩子的人卖了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