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超话]三下乡社会实践公益行【非遗新春秀,传承焕新光】2025年1月

建木谈趣事啊 2025-02-08 11:35:04

三下乡[超话] 三下乡社会实践公益行 【非遗新春秀,传承焕新光】2025年1月29日,曲阜师范大学 “七弦传韵承非遗,古韵新声共悠扬” 实践队,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敬意,奔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深度参与当地的春节活动。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而今年更是春节被纳入非遗的第一年。

实践队刚抵达东阿县的村庄,便迅速投入到充满年味的准备工作中。他们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帮助一户户人家挂灯笼、贴春联。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将红彤彤的灯笼高高举起,用绳子仔细地固定在屋檐下;有的则小心翼翼地展开写满吉祥话语的春联,在糨糊的粘贴下,将其稳稳地贴在门框两侧。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与村民们亲切交流,了解到每一副春联背后都蕴含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一位大爷笑着给队员们讲述着自家春联的寓意,队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手中的动作也愈发认真。

随后,实践队走进居民家中,与村民们一起剪窗花、包饺子。一进屋,就看到桌上摆放着各种颜色的彩纸和锋利的剪刀,而剪出的惟妙惟肖的窗花,更是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这些窗花形态各异,有灵动的飞鸟、活泼的游鱼,还有寓意吉祥的福字图案,每一个都栩栩如生。队员们围在王奶奶身边,眼中满是惊叹与敬佩。王奶奶热情地招呼着队员们坐下,开始耐心地传授剪窗花的技巧。她先拿起一张彩纸,熟练地折叠起来,然后用剪刀在纸上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就出现在大家眼前。队员们纷纷拿起剪刀,有模有样地学着。一开始,大家剪出的形状歪歪扭扭,不是这里剪坏了,就是那里没对齐,但在王奶奶的悉心指导下,渐渐掌握了要领,也能剪出一些简单却充满童趣的图案。队员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虽然还略显稚嫩,但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在包饺子的环节,队员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大家围坐在桌前,有的负责擀面皮,有的负责包饺子。队员小张一开始擀出的面皮形状不规则,厚度也不均匀,经过村民们的多次示范和自己的不断尝试,终于擀出了一张张圆溜溜的面皮。包饺子时,大家更是各显神通,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有传统的月牙形,还有创意十足的小笼包形状。大家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分享着各自家乡的春节习俗,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

大年初一,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天还未亮,村民们就纷纷早早起床,互相拜年。红包、糖果、瓜子、花生等,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东西。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欢天喜地地穿梭在人群中,嘴里说着拜年的吉祥话,手中拿着长辈们给的红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后,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扭秧歌、踩高跷等活动。街道上,敲锣打鼓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扭秧歌的队伍中,村民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迈着欢快的步伐,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踩高跷的表演者们则身手矫健,在高跷上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引得观众们阵阵惊呼。实践队的队员们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纷纷加入到队伍中,跟着村民们一起扭秧歌、踩高跷,虽然动作有些生疏,但热情丝毫不减。

这场非遗与春节的完美融合,无疑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春节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让村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让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

投稿人:

0 阅读:0
建木谈趣事啊

建木谈趣事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