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肥肉的人,到底是长寿还是短命呢?研究告诉你真相 家人们,平时一提到肥肉,大家脑海里是不是就自动浮现出 “高热量、高脂肪、不健康” 这些标签?仿佛它就是健康的头号大敌。但最近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儿,好多报道居然说长寿老人都爱吃肥肉!北京 40 位百岁老人里有 30 位对红烧肉爱不释口,顿顿都不能少;江苏那位 115 岁的长寿老人,秘诀就是每顿都来点儿红烧肉;日本调查长寿老人也发现,90% 以上的老人钟情于炖得软烂的肥猪肉。这可太让人好奇了,这肥肉到底是健康杀手,还是被冤枉的呢? 肥肉背锅?肥胖可不只是它的错 瞅瞅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咱国家居民肥胖率一路飙升,18 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都 34.3% 了,肥胖率也有 16.4%,差不多每 3 个人就有 1 个超重,每 6 个人就有 1 个肥胖。这时候,很多人就把矛头指向了肥肉,可真的是这样吗? 咱先来看看肥肉的营养成分,每 100 克肥肉里有 812 卡路里热量、88.69 克脂肪,还有少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确实脂肪占大头。但咱得知道,脂肪可不是一无是处,它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一样,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给身体供能的重要来源。肥肉里的脂肪能帮身体补充能量,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A、D、E、K 的吸收呢。 不过,肥肉里也有甘油三酯、胆固醇这些,对于本身就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的朋友来说,吃多了可就容易加重病情。所以说,肥肉不是不能吃,关键是得适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增宁就说过,老年人吃点炖烂的肥肉没啥大问题,因为炖烂后饱和脂肪、胆固醇含量大幅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增加,对健康还有好处。但吃的时候搭配上蔬菜、海藻类植物,像土豆、海带啥的,那就更棒了。当然,血脂高、肝肾功能不好、有胆囊炎、胆结石的人,可千万要管住嘴,别碰肥肉。 吃肉还是吃素,谁才是长寿秘诀? 生活里,有人是素食主义者,顿顿青菜豆腐;有人则是无肉不欢,一天不吃肉就浑身难受。双方都觉得自己的饮食方式才是健康长寿的正道,这争论在学术界也一直没停过。 先看看吃肉这边,肉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B6、B12,还有铁、硒、锌等微量元素,能给人体提供大部分营养。2022 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 175 个国家 / 地区特定人群生态数据,发现全球范围内肉类摄入量和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吃碳水化合物反倒和预期寿命有较弱负相关,简单讲就是吃肉有助于延长寿命,吃碳水可能会减寿。 但也别高兴太早,牛津大学针对 47 万人的研究表明,吃肉过量会增加 25 种疾病风险,像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都和它有关,胃食管反流、糖尿病这些都有可能找上门。 再看看吃素的情况,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内 17.7 万余名 37 - 73 岁健康受试者数据,把他们分成素食者和肉食者两组。结果发现素食者体内 10 种有害生物标志水平更低,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些;但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生素 D、钙这 3 种有益生物标志物水平也更低。这也说明吃素并不一定就更健康,长期吃素还可能增加贫血、抵抗力下降、脂肪肝、胆结石等疾病风险。 老年人吃肉指南,健康又长寿 老年人上了年纪,消化功能变弱,本来就容易营养不良,要是长期吃素,那可不利于身体健康。2018 年,一项涉及 11 个国家的研究指出,蛋白质摄入充足的老年人,预期寿命更长。每天摄入 40g 以上蛋白质的老年人,死亡率 18%;摄入 40g 以下的,死亡率高达 31%。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进食量减少、肌肉力量衰退,适当吃肉能预防骨质疏松、营养不良、肌少症,还能延缓大脑衰老。但老年人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利用率低,吃肉得遵循两个准则: 多白肉,少红肉:白肉就是鸡鸭鹅这些禽肉和鱼肉,脂肪含量低,肌纤维短,好消化吸收;红肉是猪牛羊肉和它们的内脏制品,脂肪含量相对高,要少吃。 多瘦肉,少肥肉:肥肉脂肪多,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发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吃肉还是以瘦肉为主。
糖友饮食注意
【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