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周世钊——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应毛泽东的邀请,来到北京华北人民

寻墨阁 2025-02-07 18:16:12

1951年3月,周世钊——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应毛泽东的邀请,来到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周世钊与毛泽东的友谊源远流长,早在湖南一师时,两人便是同窗。毛泽东当时还是怀揣理想的青年,而周世钊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学者。尽管因种种原因二人多年未见,但彼此始终保持着深厚的感情。 周世钊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和推动中国进步的工作。1949年,他担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并积极迎接解放。1951年,毛泽东力邀他来京学习,周世钊应邀而至,希望通过系统学习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入学后,周世钊与毛泽东展开了深刻的对话。 在一次促膝长谈中,周世钊问起了毛岸英牺牲一事,言语中带着对彭德怀是否尽到责任的疑虑。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牺牲给毛泽东带来了深刻的痛苦,尤其是作为父亲,他无法公开表达悲伤。这一提问让毛泽东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深吸一口烟,缓缓开口:“岸英的牺牲,责任全在美帝国主义。他们发动了侵略战争,烧到了鸭绿江边。而彭德怀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牺牲在所难免。岸英是为了祖国和和平而牺牲,他的死是光荣的。”毛泽东接着谈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并强调牺牲是为了捍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毛泽东还提到,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工作,为前线提供后勤保障,任劳任怨,最终在一次敌机轰炸中为了掩护他人而不幸牺牲。毛泽东说,尽管每个人都深感痛惜,但作为革命者,牺牲是无法避免的,毛岸英的牺牲将激励更多人投身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 周世钊静静地听着,深刻感受到毛泽东作为父亲的痛苦与作为领袖的坚定。毛泽东深知,革命事业需要无数的牺牲,正是这些先烈的付出才换来了今天的新中国。 临别时,毛泽东鼓励周世钊继续努力学习,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周世钊深受触动,表示将牢记毛主席的教诲,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事业。 告别毛泽东后,周世钊独自漫步在校园里,回想起毛泽东谈到毛岸英时的神情,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毛泽东虽无法公开哀悼,但他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儿子的牺牲,那份深沉的父爱在他孤独的时刻静静流露。 毛泽东珍藏着毛岸英的一些遗物,这些物品承载着他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爱。

0 阅读:19
寻墨阁

寻墨阁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