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国博馆长拿着15倍放大镜查看一幅无人问津的古画,最后在树干一个角落找

洋洋爱说史 2025-02-07 10:05:05

1962年,国博馆长拿着15倍放大镜查看一幅无人问津的古画,最后在树干一个角落找到了作者的名字,这竟是北宋名家的画!   在古代,很多画家在作画完毕后都会在比较显眼的位置题词,并留下自己的署名,那些知名画家更是会加盖自己的专属印章。   然而,在国家博物馆,就曾有这样一幅长两米、宽约一米的作品,不仅没有加盖印章,还将自己的署名“藏”了起来。   这幅作品正是由北宋著名画家崔白所作的《双喜图》。   说起来,这幅画一开始根本不知道画家是谁,以至于被冷落很久。   那还是1962年,国家博物馆的馆长潘震宙正在照常检查并维护馆中的藏品,他的目光很快便被堆放在角落的那幅《宋人双喜图》吸引住了。   这幅绘画画工细腻,对各种细节的刻画也十分到位,只要站在它面前,就很容易被那巧夺天工的画技所惊艳。   这样一幅画原本应该被展出给更多人欣赏,但画上没有画家的署名,专业人士也只能检测出这幅画出自宋朝,因此更多时间里,这幅画只能静静地躺在仓库。   此时,潘震宙正拿着一个15倍的放大镜仔细端详着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这种高倍放大镜是文物工作者最常用的一种工具,他们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画面中的细节,也能够及时发现画面的破损和污染。   没一会,安静的馆内突然传出潘震宙激动地呐喊。冷静一点后,他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唤来了自己的同事们。   当不明所以的众人看到画面中其貌不扬的树枝中藏匿着的那行娟秀小字时,每个人都瞪大了双眼。   只见那个灰色的枝丫里,写着几个用隶书书写的小字“嘉祐辛丑年崔白”,这几个字有多小呢,只要把15倍放大镜拿走,这几个字就能够完美地与树枝融为一体。   发现这几个字之后,众人都十分激动。要知道崔白这位北宋知名画师,那可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   崔白的画作虽然十分有名,但他的真迹一直都十分稀少。如果这幅画确定是他的真迹,那么这对于专家研究崔白将会更加有利。   潘震宙等一行人不敢拖延,迅速将情况汇报给上级之后,便开始在各种古籍中查阅资料。   在多种手段以及多名专家的共同鉴定下,最终这幅画被确认为崔白的真迹,由此它也从《宋人双喜图》被改名为《双喜图》。   从此,这幅画终于不用再孤零零地躺在仓库角落,它很快便被国家博物馆展出,不少学者和艺术家慕名前来观赏。   来观赏这幅作品的人多了,关于作品的讨论也就多了。不少人指出这幅画名为“双喜”,但整幅画面中除了那两个喜鹊符合题意外,其他地方所呈现出来的都是十分悲凉的感觉。   由此,一些人猜测这幅画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故事,更有人指出或许正因如此,崔白才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名字藏匿在画中不起眼的角落。   结合这幅画所作的年份是“嘉祐辛丑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不少人由此猜测这幅画是崔白在目睹宋仁宗的长女福康公主的婚姻惨剧之后所作的。   在这种猜测中,那两个喜鹊所代表的正是福康公主和她的心上人梁怀吉,而地上那只兔子则是公主被迫嫁给的驸马李玮。   在历史上,宋仁宗赵祯将自己最疼爱的长女福康公主嫁给李玮后,公主过得并不幸福,她反而将跟随自己嫁入李府的宦官梁怀吉视作知己。   这一举动引起了李玮母亲的不满,她们之间也因此爆发了很大的矛盾,福康公主还一度任性回宫,这个故事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宫廷秘闻。   将这个故事安置在《双喜图》上听起来似乎并没有特别大的逻辑问题,但这毕竟只是人们的猜测,并没有什么古籍文献支撑。   因此在很多专家看来,这幅画与福康公主的故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故事的解读可以作为理解画作的一种方式,但却不应该成为对画的定论。

0 阅读:10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