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给洛阳的炮兵旅长黄永安发去密电,让他马上封锁机场。

熹然说历史 2025-02-07 00:08:2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给洛阳的炮兵旅长黄永安发去密电,让他马上封锁机场。黄永安却拿着电报,去找祝绍周告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给洛阳的炮兵旅长黄永安发去密电,让他马上封锁机场。黄永安却拿着电报,去找祝绍周告密。 黄永安是东北军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出生在吉林双城,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那个年代,科班出身的军官很吃香,更何况是炮兵,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张学良手下有不少新式大炮,黄永安凭着自己的本事,在这支精锐部队里混得风生水起。张学良很欣赏这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把他从一个炮兵连长,一路提拔到旅长的位置。 在"西安事变"爆发前夕,张学良亲自去洛阳视察驻军,还特意召见了黄永安。张学良对黄永安寄予厚望,不仅给他升了职,还给他戴上了少将的军衔。要知道,在东北军一众旅长中,黄永安可是唯一一个铨叙少将军衔的。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抓获蒋介石之后,给黄永安发了一份密电,要他立即派兵封锁洛阳机场,不允许任何飞机起飞,同时接应即将南下的东北军53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事关整个"西安事变"的成败。 但是,就在黄永安拿到这份电报的时候,他却开始犹豫不决。恰好这时,他的姨太太李某看到了这份电报,她二话不说,一把将电报抢了过来。她扫了两眼电报,就对黄永安说:"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磨蹭什么,赶紧去找祝司令报告吧。" 黄永安自从驻扎在洛阳之后,就和中央军的将领们混得很熟。尤其是和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更是称兄道弟。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黄永安新娶的姨太太李某,和祝绍周的妻子是闺蜜。借着这层关系,黄永安和祝绍周走得很近。 黄永安心里早就有了背叛张学良的念头,只不过是顾及到张学良的恩情,一时还下不了决心。姨太太的一番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坚定了他投靠南京政府的决心。 祝绍周接过黄永安递来的电报,看完之后吓出一身冷汗。他虽然是警备司令,但是部队都不在他的控制之下。如果黄永安按照电报的指示行动,那他可就惨了。 祝绍周赶紧将这份电报的内容发给了南京的何应钦。这个时间比张学良、杨虎城正式对外宣布"西安事变"的时间,足足早了十个小时。黄永安的这个举动,等于是第一时间将事变的消息告诉了南京政府,使得中央军调动部队前往潼关的时间大大提前。 黄永安的背叛,让张学良感到非常震惊。张学良在电报中,还特意提到让黄永安组织洛阳分校的东北籍学生,去控制分校。但是,黄永安把电报泄露给祝绍周之后,祝绍周立即调动警卫部队,将这些学生全部缴械控制。 更让张学良头疼的是,由于黄永安没有控制机场,南京政府派出的飞机得以顺利起飞,还对西安进行了几次威慑性的投弹。虽然弹药不多,但是却给西安的民心军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黄永安背叛张学良之后,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手下有四个炮兵团,其中三个是东北军系统的。黄永安担心这些部下会执行张学良的命令,于是把他们叫到家里开会。 在会上,黄永安信口开河,说自己是中午才收到电报的,而且已经把电报的内容告诉了祝绍周。部下们看完电报后,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执行命令吧,黄永安已经通风报信,恐怕凶多吉少;不执行吧,又对不起张学良的栽培。 这时,一个叫徐德庸的团长开口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和自己的东北军兄弟开战。"另一个叫赵云飞的团长也愤愤不平:"要是祝绍周敢对东北军动手,我们就跟他拼了!" 黄永安一看事态不妙,赶紧宣布散会。没想到,赵云飞刚回营地,就被祝绍周派人抓了起来。原来,黄永安早就把他告发了。 当天晚上,黄永安又在家里召集营长以上的军官开会。这一次,他摊牌了,要求大家彻底倒向南京政府,把炮兵旅变成"中央军"。在场的军官们一片哗然,有人当场质问:"旅长,如果南京要我们炮击东北军,我们该怎么办?" 黄永安厚着脸皮说:"那还不简单,南京让打哪就打哪呗。"一个营长忍不住了:"旅长,你这是要我们做叛徒啊!" 黄永安见状,赶紧打哈哈说:"大家回去再好好考虑考虑,明天再说。"其实,这只是他缓兵之计。第二天,在祝绍周的支持下,黄永安把反对的军官全都撤职或者关押了起来。 为了彻底表明自己的立场,黄永安让部队把所有的重炮和马匹都交给军分校代管。就这样,他彻底断绝了东北军的退路。 在黄永安的配合下,中央军的四十六军畅通无阻地开进了洛阳,直扑潼关而去。与此同时,本该阻击四十六军的东北军五十三军,却按兵不动。原来,军长万福麟也起了二心,拒绝执行张学良的命令。 由于黄永安的倒戈和万福麟的不作为,潼关防线轻易地被攻破了。张学良和杨虎城面临的军事压力骤然增大,整个"西安事变"的局势急转直下。 张学良对黄永安和万福麟寄予厚望,却没想到他们会在关键时刻倒戈。这对张学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提拔和信任的将领,竟然会在最危急的时候背叛自己。

0 阅读:157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