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年中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数万群众在北京美国大使馆门口高呼口号并扔石头墨水瓶

运赛过去 2025-02-06 20:31:50

99年年中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数万群众在北京美国大使馆门口高呼口号并扔石头墨水瓶。 冷战结束后,西方的精英层对全球形势产生了极大的自信,认为他们的价值观和体制已经获得了全球的胜利,甚至提出“历史终结”的观点,认为从此以后,西方的一套理论和制度将主导世界。这种过度自信的情绪,体现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其霸权主义的增强。 1991年1月,美国发起了第一次海湾战争,通过“沙漠风暴”军事行动重创了伊拉克。当时,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因这一军事胜利而声望大增,他趁机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然而,布什未能在1992年的总统选举中连任,这一构想也未能持续发展。 进入1999年,5月8日凌晨5点,北京时间,驻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正在院内聚集讨论。当天,南斯拉夫的电力系统再次被北约轰炸摧毁,首都贝尔格莱德一片漆黑,工作人员们仍然像往常一样讨论战局和形势。 通常情况下,驻战区的外国使馆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认为是安全的,而这时,南斯拉夫已遭受轰炸超过40天,大家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紧张的气氛。直到那个深夜,潘占林大使看了看时间,提醒大家早点休息,免得着凉,大家便开始散开准备回到房间。 然而,不久后,一声巨响突然打破了夜的宁静,随即,大家发现房屋开始摇晃坍塌。有人迅速反应过来:空袭来了!紧接着,另一枚炮弹爆炸,这次直接击中了使馆大楼。生死一线之间,所有人开始本能地逃跑,有些人还回头冲进办公室,试图带走重要的文件。 经过一段时间,十来个工作人员终于成功逃到院子里。回头望去,原本坚固的大使馆大楼正被熊熊火焰吞噬。然而,灾难远未结束,大楼地下室的储备汽油和厨房的煤气罐仍在不断爆炸。 1999年5月8日凌晨,北京的夜空依然沉寂。深夜的朝阳区使馆区,武警战士们正在执勤,街道上弥漫着一种异样的紧张感。就在几个小时前,一个令全中国震惊的消息传来:位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军机的导弹轰炸。 北约的四枚导弹精确击中了使馆建筑,造成建筑物严重损毁,三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二十多名使馆工作人员受伤。遇难的三名记者分别是: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她的丈夫许杏虎,以及光明日报记者朱颖。他们在执行驻外报道任务期间,为新闻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武警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在使馆区周边展开警戒。当时的场景令人难忘:手挽着手组成人墙的武警战士们,面对着情绪激动的群众,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着时间推移,现场的气氛越发紧张。一些群众开始向美国使馆投掷石块和墨水瓶,表达着无法抑制的愤怒。 这次事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政府随即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北约作出解释并承担相应责任。美方最初声称这是一次"误炸",声称使用的是过时的地图。这个解释显然无法令人信服,因为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位置是明确的,且使馆建筑上悬挂着醒目的中国国旗。 在之后的调查中发现,这绝非简单的"误炸"事件。使馆遭到的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而非"误差"所致。这一事件也让国人深刻认识到,国家实力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2013年斯诺登曝光了美国的全球监听系统,揭示了五眼联盟对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对中国的监控活动。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显示,五眼联盟不仅监听了多个国家的政治领袖,还入侵了全球数千台计算机,窃取机密数据。中国在这一全球监控系统中被监听的程度尤为严重,成为五眼联盟重点监控的对象。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窃听器。经过详细排查,发现澳大利亚在使馆建筑的混凝土中埋设了大量窃听设备,几乎覆盖了整个大使馆。为了避开监听,特工们使用特殊设备对大使馆进行彻底检查,拆除了大量窃听器,揭示了澳大利亚情报机构的极端做法。 在其他国家,中国大使馆和领事馆也曾遭遇不同形式的攻击。2009年,中国驻荷兰使馆和驻慕尼黑总领馆分别遭到“疆独”分子和不明身份人员袭击,部分建筑受损。2010年,驻日使馆接连收到装有子弹的恐吓信,且多次收到疑似带有耐药菌的信件。 索马里位于非洲的西北角,控制着红海的出海口,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然而,这个国家长期陷入内战和动荡,恐怖组织和海盗犯罪猖獗,国内局势极为不稳。由于常年存在暴力冲突,几乎所有国家的外交官都避开了这里,甚至一些西方大国也关闭了驻索马里的大使馆。 而中国则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选择继续在这个危险的地区保持存在。2015年7月26日,驻索马里的中国使馆所在的半岛皇宫酒店遭遇了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来自临沂支队一中队班长张楠在此次袭击中不幸牺牲,年仅28岁。 过去,当国家尚不强大时,国际上的一些霸权主义国家曾轻视中国,甚至对曾轰炸中国大使馆事件表现出敷衍的态度。然而,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的底线,要求应有的道歉与赔偿,并以此为动力,铭记教训,卧薪尝胆,奋发图强。

0 阅读:53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