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雷女士扫墓时,发现一个被高高的杂草覆盖的荒墓,雷女士出于好心,决定帮忙清理一番,然而,当她擦去了墓碑上厚厚的灰,上面的刻字渐渐露了出来,雷女士心头一紧...
清明节扫墓,意外开启了一段穿越岁月的寻亲之旅,在2022年的清明节,贵州凯里的炉山镇大风洞乡,有一座被荒草覆盖的孤坟,静静地坐落在热闹的扫墓人群中,显得格外孤单。
它似乎被时间遗忘,被世人冷落,直到一位前来祭拜母亲的女子偶然闯入它的世界。
雷女士,一位普通的贵州凯里女子,也是一位关注黔籍抗战老兵的志愿者,那天雨丝飘飘,她拿着一把黑色雨伞,沿着通往妈妈墓地的弯弯曲曲的小道走去。
往年一样,献上鲜花,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土,一切都很平静,然而,当她准备离开时,一阵微风吹过,远处一片荒芜的角落吸引了她的目光,那里,一座几乎被野草吞没的墓碑,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雷女士被好奇心吸引,轻轻地推开杂草,把墓碑上的灰尘掸掉,模糊的碑文逐渐清晰,几个字赫然映入眼帘:“梅乐三之墓,牺牲于1941年”。
1941年抗战时期,雷女士心中猛然一震,继而继续清理,更多信息随之显露:“国民党陆军第五军二十二师工兵营上尉军需官”,一位抗战老兵,就此默默长眠于此。雷女士心头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悲伤,她决意要为这位无名英雄做些事情。
网络力量大,小小火苗也能引发大火,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同时也是个充满活力的时代,雷女士深知,网络的力量不可小觑,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拍到的墓碑照片,上面刻着一些字,还附了句话:“无名英雄,希望有一天能落叶归根。”
这条帖子一出,立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转发、评论、点赞,数字不断攀升,有人感叹历史的沧桑,有人赞扬雷女士的善举,也有人开始提供各种线索,在众多留言中,一条私信引起了雷女士的注意,我的爷爷曾在第五军服役,或许能帮上忙,这条消息就像一粒微小的火星,激发了心中的希望之光。
网络上的信息只是个开头,接下来的深入挖掘还在继续呢,雷女士首先联系了当地的退伍军人协会,但得到的回复却令人失望——关于梅乐三的记录少之又少,不甘心的雷女士,又踏上了前往市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旅程。
在浩瀚的文献中,她像一位侦探,仔细地搜索着蛛丝马迹,她在档案馆里碰到了一位对这段历史挺有研究的资深馆员,在老馆员的帮助下,雷女士终于在一份尘封已久的战时报告中发现了梅乐三的名字,并了解到他在昆仑关战役中的英勇事迹。
这个进展让雷女士更有信心,她决心要找到梅乐的三家人,黔籍的抗战老英雄们得到了一群志愿者的关心和帮助,他们自发前往梅乐三的墓地,清理杂草,描红碑文,并举行了简单的祭拜仪式,表达对这位无名英雄的敬意。
他们找到了“老兵回家”这个公益组织,想借助这个更专业的渠道来拓宽寻找的范围,凯里、黄梅两地退伍军人事务局也介入调查,梅氏家族和热心网友也纷纷加入寻亲队伍,此刻,一场穿越时代的亲情寻找大行动正式开始了。
正当寻亲工作陷入僵局之际,一条来自台湾的消息,给整个团队带来了新的希望,一位来自黄梅的台湾同胞严圣航在台北的忠烈祠发现了一块刻有梅乐三名字的牌位,还了解了他的一些信息。
梅乐三,来自湖北黄梅,36岁时英勇牺牲,家里还有一儿一女,虽然档案字迹潦草,儿子姓名难以辨认,疑似“迪文”或“建文”,但这无疑是一个关键性的突破。
有了名字这个线索,搜索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网上一查,发现云南有个叫梅迪文的抗战老兵,和我们一样在第五军干过,还是个军需官呢,巧合的是,梅迪文的入伍时间正是梅乐三牺牲的那一年,看来梅迪文很可能就是梅乐三的儿子。
志愿者们联系了梅迪文的女儿梅燕,想验证一下他们的猜想,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梅燕的啜泣声,证实了大家的猜想,梅燕终于找到了她多年来一直想念的爷爷,她激动地讲述了关于爷爷和父亲的故事,原来,梅乐三和他的哥哥梅作楫都曾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抗日的军队,投身到伟大的抗战事业中去。
梅乐三在贵州英勇捐躯,梅作楫则流落台湾,最终客死他乡,而梅迪文,在与父亲梅乐三失散后,跟随部队辗转多地,最后定居昆明,梅迪文生前一心想要找到父亲的墓,但遗憾未能实现,最后,是他的女儿梅燕帮他把这个心愿给圆了。
从贵州凯里的一座孤坟,到云南昆明的一个家庭,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不只是老兵归乡的路,雷女士意外发现的一段往事,引来了网友们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加上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大家共同编织了一幅充满英雄气概的感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