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见闻1:农村大龄男青年“醒悟了”、躺平了,不愿参加相亲了,朋友们返乡发现这种现象么? 身边亲友有3个例子,小伙子们都在南方打工,过年回来,往年返乡,都被焦急的家长们请托媒人安排着,一天见好几个,年前年后能见十几个,虽然蜻蜓点水式的见面三件套:“寒暄、介绍自己情况、加微信”,总还是愿意去的。 但今年,三个小伙子相亲见面,加起来不到10次,有的被父母逼着,就见了2次,很是抗拒,并表现在了行为上,有的直接说,“自己都养不起了,一个月五六千块钱,一起喝西北风么?” 往年七八个男孩子在墙头外面,轮流进去相亲一个女孩子的现象,也少了,不少男孩子不愿参加这个游戏了,主动泄气,不愿陪跑了。 和他们交流,发现不愿参与相亲市场的“卷”,原因是多方面的: 1.负面信息太多,对婚姻没信心了。 30岁左右的小伙子们都被手机深度绑定了,每天获取的信息被抖音、头条、*手、知*等包围,很多碎片化的负面相亲和婚姻信息轮番轰炸,比如:相亲心机女翟欣欣害死了认识42天的老公苏享茂,一脚踢开北漂8年北京送快递的老公燕东萍、某地又现骗婚女等所包围....... 他们觉得相亲市场太假,婚后都未必幸福,一个人过不好么? 2.相亲成本高。 如今,农村相亲成本挺高,见一次面300-800不等,基本相当于给“媒人/介绍人”(或者称之为“相亲市场经纪人”)送钱的,体验不佳,成功率很低。 介绍人为了钱,乱点鸳鸯谱,提供虚假信息,很多时候是空跑一趟,白白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 即使见了面,答应相处,聊了一段时间,吃饭、交通、礼物费用花了,最后不成,不是白白支出? 3.结婚成本更高。 网络、现实见到了很多宣传,男人没有本事,赚不到大钱,会被女方各种攀比和鄙视,上婚车前、狮子大张口索要彩礼的很多。 婚后守不住家,最后一拍两散,结婚时付出的高昂代价就打了水漂。 农村结一次婚,撇开房子,车子不谈(这些都是基本的条件),彩礼、酒席、婚宴等前前后后,没有20-30万也拿不下来,也是家人多年的心血,有的还需要贷款。 如果相亲,找了个骗婚女,过段时间就跑路,何必呢?白花这些钱。 一个小伙子跟我说,这几年相亲相的没自信了,一次次被拒绝,被打击得体无完肤,既然如此,就不参与这个游戏了,玩不起就退出,一人挣钱一人花,过到哪会算哪会吧?结婚了都可能离婚,孩子都不知是谁的?费那事干啥? 另一个小伙子说,“很多女孩要求先聊再见面,通过聊天、视频筛选相亲对象,都懒得出屋,太傲了,她们可以用滤镜、美颜、话术包装自己,跟皇帝翻牌子一样,我都懒得陪她们玩了,我是先见面再聊天,见了一面不合适,感觉女孩都看不上咱,咱还费劲上杆子、当备胎?太累了。” 最后一个小伙子说,“现在相亲市场太畸形,一些女孩的功利心太强,只想通过相亲改变命运,嫁过来直接躺平,不干活,还指挥全家,掌握家庭财政大权,谁赚钱不知道花呢?能进入相亲市场的男女,说实话,都是被淘汰的,大部分都有各种问题,这个时候还挑挑拣拣,有意思么,咱敬而远之,不找就不找呗。” 凡此种种,是几个男孩子相亲的真实心声,一斑窥豹,也反映了近年来农村相亲市场的某种变化。 在男多女少、女孩要求高的情况下,明知不可的一些大龄男青年选择了逃避和远离,不参与了,想想有些感慨,但又无可解劝。 大家周围的农村,有类似的情况么?
春节返乡见闻1:农村大龄男青年“醒悟了”、躺平了,不愿参加相亲了,朋友们返乡发现
草根闲聊生活
2025-02-06 08:13: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