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AI 替写 PPT 却怕被裁员?88% 人用 AI 但培训挤,职场人陷 “用又怕” 困境

写在开头:当“300人小目标”遇上“AI大焦虑”要是印度工厂老板和韩国打工者在同一个朋友圈发图,文字说明大概会是:印度老

写在开头:当“300人小目标”遇上“AI大焦虑”

要是印度工厂老板和韩国打工者在同一个朋友圈发图,文字说明大概会是:

印度老板:今天终于把员工数从299加到300,省下的合规费够我多吃十顿玛莎拉!

韩国社畜:今天AI又替我写了三份PPT,省下的时间够我多刷十集《黑暗荣耀》……然后被裁员。

两篇动态乍一看没啥关联,实际上都在讲这么个事儿:政策福利就跟外卖红包似的,能拿到手可不代表用起来就合适。

印度:简政放权只完成“上半场”,小工厂还在“加载中”

莫迪一道批文,让工厂规模上限成为过去式,大企业一下子就像开挂了一样—

原本要跑八部门盖十个章,现在一键“合并付款”,省时省力省律师费。大厂老板笑得像刚拿到免费续杯的可乐,立马扩招:“兄弟们,把工位排到走廊!”

可小工厂主却一脸问号:

发票系统卡顿得跟放幻灯片似的很慢,GST分类挺难的,感觉就像做高等数学题,劳工登记就跟相亲填表一样,填完就得干等着。

最后的订单结果多少有些言而无信的味道,嘴上说要公平对待各方,实际却明显偏向大企业,小厂老板看着机器空闲,只能暗自叹息,基层的就业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加糟糕,就像那个“政策版减肥食谱”——没减下去多少肉,头发倒是掉了不少。

韩国:AI普及超速,培训供给却像早高峰地铁——挤不上去

韩国打工人最近流行一句话:“AI不是来抢饭碗,是来抢工位。”

88%的职场人每天都用AI,可其中36%用的时候会担心:“明天它会不会把我划到优化名单里?”

更让人发慌的是,重新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训班的名额比江南区的停车位还要紧张,仅有三成员工有机会参加系统的培训,剩下的七成只能自己到B站上摸索学习,他们一边观看教学视频,一边在弹幕里抱怨:“老师讲得像机器人,一点感情都没有。”

官方在忙着给7岁娃减负还叫嚷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可结果35岁职场人在终点吃了瘪。

“以前怕被后辈卷,现在怕被自己写的AI卷。”

技能不够,最后变成“职场没热情”:年轻人对政治没一点兴趣,对KPI也没啥兴致,就只想躺着休息。

共同病灶:红利和风险在代际间“击鼓传花”

印度顶尖芯片人才70%赴美留下一句“拜拜了您嘞”;韩国青年30%对政治无感,留下一句“随便吧”。

产业升级就像一场豪华自助餐,政策把盘子弄得越来越大,可是人力资本这边的客人却一个接一个离开座位。

有人跑去美国吃牛排,有人待在韩国吃泡面,就剩下工厂和人工智能在那干看着。

结语:改革下半场,别让“更大的工厂”和“更焦虑的年轻人”成为唯二赢家

简政放权不是发令枪,跑得快的不一定最先到终点;AI普及也不是点石成金的办法,弄不好就成点炮的技术。

想让普通人同步受益?答案写在成人技能重塑的课程表上。

印度那些小作坊的老板需要一份GST规避的指南,韩国的打工人需要参加AI驯兽师培育营。

毕竟产业升级的终点不该是“300人”或“AI替代”,而是“300人+AI”一起下班撸串。

要不下次莫迪要是再搞政策红包,大企业老板说不定得对着空厂房干着急。

声明:本文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 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或者 AI 原创。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

参考资料:

1.《2025年印度中小企业政策扶持效果评估报告》

2.《印度小微企业合规成本与政策适配性调查报告》

3.《2025年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本流失问题研究》

4.《2025年全球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报告》

5.《2025年韩国AI技术普及对就业市场影响评估》

6.《2024:AI就业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