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饶人处且饶人!2020年四川,一女子逛超市,实在口渴的受不了,连喝了2瓶饮料,当女子结账时,收银员竟竟然称女子这是盗窃,要求她10倍赔偿,女子大呼太离谱,与收银员吵了起来,最后的结果让女子傻眼了!
“你这就是偷,必须赔偿三倍的钱.....”张女士看着对方咄咄逼人的样子,气得她直接拨打了消协的电话....
张女士推着购物车,车里装满了当天所需的各种菜品,准备结账时,女儿还在旁边蹦蹦跳跳地选择着一些零食。
她已经尽量买了够家里这几天所需的东西,打算快速结账后回家做饭。
天还是很热,汗水已经从额头渗出,张女士忍不住稍微放松了自己,慢悠悠地走向收银台。
女儿站在购物车旁边,一边拿着空瓶子,一边兴奋地跟她说着今天学校的事情。“妈妈,今天老师夸我了,说我数学做得好!”她边说边笑,眼里满是天真与喜悦。
张女士忍不住笑了笑,顺手将手中的饮料瓶扔进了购物车里。
她知道,女儿在超市挑选的零食是她的小小“奖励”,女儿太热了直接就喝了起来。
虽然这个时候饮料瓶已经空了,但她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再加上天实在太热,自己也没怎么多想。
可结账时收银员的声音打破了她的思绪。
当张女士正在结账时,收银员突然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声音也提高了几分:“你们这是什么行为!用空瓶子结账,这就是偷东西!根据我们超市的规定,你们应该赔偿三倍的损失!”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张女士和她女儿身上,语气里充满了指责和质疑。
张女士愣了一下,完全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她看着收银员,心头一沉,感到十分委屈。她试图平静地解释:“没有偷东西!不是拿着空瓶子结账吗,怎么算偷了。”
但是收银员显然不打算听她解释,依旧一脸严肃:“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空瓶子也不能不付钱。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这是偷窃!”
张女士有些火了,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反驳,她的话语引起了周围顾客的关注,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里的动作,转过头来看向她们。一些人低声议论着,表情带着好奇和一些不满的神情。
“这不是我说了算,是我们店的规矩!”收银员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给任何余地,甚至开始翻看收银台旁的规章手册,似乎想要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张女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但她依然不服气。她看着旁边围观的几位顾客,心里感到越来越委屈。
张女士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越来越多围观的群众,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她知道,如果继续争下去,可能会引来更多的麻烦,甚至可能会惹来不必要的警察干预,吓到孩子。
于是,她咬了咬牙,决定暂时妥协,避免事态升级。
她慢慢从钱包里拿出现金,支付了那三倍的饮料钱,心里充满了不甘与无奈。
这笔钱对于她来说没多少,自己明明没有任何恶意,最后却要为一个小小的失误付出如此高的代价。
张女士接过小票,心里虽然不满,但她知道这份小票也许将来能作为自己维权的凭证。
回家后,这位女士越想越窝火,凭啥自己明明没偷东西还要被罚款?
她给消费者协会打了个电话,反映了自己的问题。
消协这回可不含糊,一接到投诉就赶紧调查,还陪着那位女士去了超市理论。
超市领导对消协来了个“大变身”,不仅诚恳道歉,还详细解释说员工对店规理解错了。
但这位女士并不买账,要求超市给个说法。
超市不仅把多收的钱退给了顾客,还送了一张500元的购物卡作为补偿。
消协也对超市进行了警告,要求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这事儿才算告一段落。
这事儿在网上讨论挺热闹的,也让人好好琢磨了一下。
超市定规矩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是很正常的。
在实际操作时,得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来灵活调整。
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把所有“先消费后付款”的行为都当成盗窃。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应该遵守超市的规定,尽量避免未结账就食用商品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