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汉腾说健康
2025-02-05 15:46:19
春节假期连续值班一周,初四早上接诊了一位小朋友。她主诉咳嗽已持续3周,近2天出现发热,诊断为肺炎,并已进行了一天的静脉输液治疗。家长此次前来,主要是希望继续开具一天的点滴治疗。这类患者很简单,通常1分钟即可处理完毕。
然而,作为一名医生,我习惯性地仔细翻阅了患儿的病历。昨天的CT报告提示“肺实变”,这引起了我的警觉。我调出CT影像,发现患儿肺部存在大片实变影。进一步询问病史,家长反应昨晚仍有发热,查体发现患儿有吸气性凹陷征(吸凹征阳性)。听诊发现呼吸急促,肺部可闻及喘鸣音。基于这些发现,我建议家长让患儿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家长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只需按昨天的方案继续输液即可,且昨天的医生说不住院也可以。我耐心地向家长解释,并展示了CT影像,指出病变范围较大,住院治疗更为稳妥。然而,家长仍坚持己见,认为住院与门诊输液并无区别,且正值春节,不愿让孩子住院。
我进一步解释,住院治疗有助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住院期间可完善更多检查,如病原体检测、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检测等。此外,住院期间雾化治疗频率更高,且若病情需要,还可评估是否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对于如此大范围的肺部病变,门诊治疗不仅不便,还可能延误病情。
家长情绪激动,走出诊室打电话求助。我听到他们在电话中反复强调“年轻医生”“小姑娘”,并联系了某位领导,试图通过关系施压。我对家长描述的“年轻的小姑娘”已经处于应激状态,我总觉得这是家长不信任的关键因素。
由于春节患者较少,我也有空闲,我就走出诊室,再次与家长沟通:首先,患儿的状态与平时是否不同,家长最清楚;其次,我已向家长展示了CT影像,并解释了病变的严重性;第三,联系领导并不能解决问题,医疗决策应以患儿健康为首要考虑因素;最后,若家长仍坚持拒绝住院,我可以开具门诊输液,但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后果自负,或建议他们挂其他医生的号进一步咨询。
经过一番极限拉扯,家长最终接受了住院治疗的建议,并办理了住院手续。
各国对账后,发现最没法挑剔的就是中国医生。中国医生没法提供太多情绪价值,但是能救命。在国外这种,家长想回去就让回去了吧。其实医患对疾病的认知是不同,医生要有勇气拒绝患者要求,不能什么都听患者的
0
阅读:22
yexingdu
认真负责的好医生
沈兰舟的耳坠
去年我们就是这样无知,急诊医生第一天就建议我们住院,但是当时床位紧张,等到第三天有床位的时候我们觉得门诊点滴应该也可以,加之每天的急诊的医生都不一样,后面确实有医生说应该再打两天就可以,结果第五天的时候接诊的女医生坚持让我们再去拍片,拍片结果显示已经由一开始的支气管炎变成了左下肺炎,最后赶紧住院。
Erisedsky
孩子病这么重,又这么小,怎么喂口服药?也不给开输液,也不叫我们住院,这主任的水平比省儿童的住院医差远了!儿科医生,年轻的不一定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