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个谁说,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遥远。乍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但是仔细一琢磨,这个

佳森说世界 2025-02-05 15:14:10

有那个谁说,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遥远。

乍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但是仔细一琢磨,这个论点既没有论据,也没有论证过程。

蠢货就喜欢这种听上去有力量的论断,只要这论断听上去像那么回事就行。

至于什么逻辑不逻辑的。呵呵……

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曾经说过,谎言重复一万遍就会成为真理,只要不停地说就行,至于有没有逻辑,反正大众没脑子。说多了,他们就信了。

那么说“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遥远”这句话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这话其实是在暗示无知更好,无知距离真理更近,所以让人保持无知就行,这和商鞅的愚民之术如出一辙。

说“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遥远”,实际上是在宣称自己掌握的是真理,跟他意见不一样的人就是偏见,就是谣言,就是谎言,而你只要保持无知,盲目的追随所谓的真理就好。千万不要思考。

但凡有点逻辑思维,好好动脑子思考一下,就应该知道,说这话的人是把你当傻逼骗呢。

你要是把真理看作是一个靶心,那么无知就好比是根本没举枪的人,连朝着哪个方向射击都不知道。而偏见呢,虽然射出的子弹偏离了靶心,但至少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开枪。

没开枪的人会离靶心更近吗?当然不会,他连赛场都还没进呢。

古代人一直以为地球是平的,这明显是一种偏见。但正是因为这个错误的观点,推动着他们去绘制地图、探索海洋,结果反而比那些完全不懂地理知识的原始部落更早发现地球是圆的。

之前曾经有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两组人去解决物理难题。

第一组被故意教了错误的知识,比如“重的东西下落更快”。第二组则是什么都不教。

结果显示,第一组也就是被教了错误知识的那组,寻找到正确答案的速度比第二组快了6倍。这是因为他们虽然把知识学错了,但是至少这些错误的知识,给他们提供了思考的切入点。他们顺着这个切入点思考和实验,纠正了错误的知识,从而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你如果是医生,你最怕遇到哪种病人呢?不是那些词不达意,脑子糊涂,甚至说错了自己病情的人,而是不会说话的婴儿,或者昏迷不醒说不出话的人。

2011年日本发生核泄漏的时候,那些完全不相信辐射相关知识的居民,他们的伤亡率比相信错误防护方法的居民高出了3倍。

在股市里也是一样,那些亏得最惨的韭菜,往往不是那些因为听信小道消息,而盲目恐慌割肉的人,反而是那些从不看股市新闻的人。他买的股票都跌成屎了,他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大家可能以为阴谋论是神经病的呓语,但是据研究显示,那些热衷阴谋论的人,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准确率比完全不看新闻的人要高40%。

这是因为,再离谱的观点里面也包含着一些碎片化的事实,把这些事实拼凑起来,就算看不到真相全貌,也能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而那些彻底无知的人,对这些事情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

在中世纪的时候,炼金术士们误以为可以把其他物质变成黄金,这显然是一种愚昧的偏见。但是他们却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地发明了化学。

还有在19世纪,医生们都相信放血疗法,这其实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他们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

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每一个重大发现的背后,都有十个错误的偏见在为它铺路。

在招聘市场上也有这样一个真相。有错误行业认知的求职者,他们的薪资比那些对行业一无所知的白纸新人要高30%。

老板们也坦言,教老油条改正错误认知,比从零开始培养一个新人要容易十倍。所以老板虽然多给了30%,但是省了更多的培训费。

就连谈恋爱也是如此,有过失败感情经历的人,比那些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母胎单身者更懂得如何经营一段感情。

事实上,人根本就没必要追求客观。因为你越追求客观越主观,人永远戴着有色眼镜。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让两组人去描述同一张照片。

A组被提前告知错误信息:“这是个犯罪现场”。

B组则完全没有被告知任何背景信息。

结果发现,A组的描述中准确细节比B组多了5倍,虽然A组是带着偏见去看这张照片的。

不但没必要追求客观,我们甚至没必要主动回避偏见,统计学大师乔治·博克斯有句名言:"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些是有用的"。

记住:我们无法使用无知来对抗虚无。但我们可以使用错误来对抗虚无。人类认知发展的本质,就是后来的人踩着前人的偏见向上攀登,并制造出更多更新的偏见。那些害怕偏见的人,其实是在拒绝成长。

若你完全认同本文观点,说明你又产生了新的偏见;若你激烈反对,则陷入方向完全相反的偏见。但无论你选择哪条一个,你都已经比无知者更接近真理。

赞美偏见!

0 阅读:1
佳森说世界

佳森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