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实现人工光合作用,于太空生成火箭燃料和氧气】通过模仿植物化学反应,中

丹亦科普合 2025-02-05 08:19:44

【中国空间站实现人工光合作用,于太空生成火箭燃料和氧气】

通过模仿植物化学反应,中国航天员成功采用新型人工光合作用,于天宫空间站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火箭燃料和氧气。

中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 3 个舱段组成,自 2022 年 11 月起于地球轨道上全面运行,和国际空间站一样进行各种太空实验、测试太空技术。

国际空间站(ISS)先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集中于太空植物生长,主要目的为了解微重力如何影响自然光合作用,但过去几年,科学家也致力于开发太空中的「人造光合作用」,有别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人造光合作用会将二氧化碳、水转换为氧气与火箭燃料,且过程仅使用简单的「抽屉状」设备和半导体催化剂。

日前,中国神舟 19 号航天员在抽屉状设备执行一系列实验,成功于天宫空间站完成全球首次人工光合作用技术,使用半导体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为氧气,同时生产出可用于制造飞行器推进剂的乙烯。

通过调整催化剂,航天员还可以「定制」生产各种产品,包括用于推进的甲烷、乙烯,或作为转化糖前体的甲酸(formic acid)。虽然中国研究人员未透露该技术细节。但据《南华早报》报导,该技术所需能量要比国际空间站用来产生氧气的电解技术低许多。

这项人工光合作用新技术未来可能用于该国 2035 年拟建的月球基地,使航天员直接于外太空生成氧气与返回地球的火箭燃料,节省将资源带到月球的运输成本。

0 阅读:0
丹亦科普合

丹亦科普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