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这么难? 然后革职、永不叙用。让你去办乡试,那是朝廷看中你,

诗涛乐爱分享 2025-02-03 20:01:15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这么难? 然后革职、永不叙用。让你去办乡试,那是朝廷看中你,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咋办,出啥题不好,老老实实出个正规题,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0 阅读:220

评论列表

5411876

5411876

4
2025-02-03 21:56

臣回答如下:国家政治的清明与否,取决于内外界限的划分;人伦关系的明确与否,在于礼法的坚守。考察《论语·阳货篇》中“阳货想见孔子”一事,以及“君夫人”这一称呼出现在《论语·季氏篇》“邦君之妻”一章。现在将这两个典故结合起来命题,大概是为了讨论内外的防范和名分的辨别。臣谨以礼法为根本,推演其义如下: 一、破题 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必定严格区分内外;君子修养自身,首先注重名分和礼器的辨别。阳货超越本分,在鲁国朝廷失去了臣子的本分;而君夫人的正位,彰显了周礼中的坤德(即女性的德行)。内外各安其分,那么政治和教化自然就明确了。 二、承题 从前孔子周游列国,鲁国的三桓(鲁国的三个贵族家族)专权,阳货作为陪臣却掌握国家大权,想强行见孔子却未能如愿。观察孔子“趁他不在的时候去拜访他”的智慧,这不仅仅是避开小人,更是坚守“君不君则臣不臣”的权衡之道。而邦君的妻子被称为“夫人”,《论语》特别记载“国君称呼她为夫人”,这就是正名分、定地位的微妙意义。 三、起讲 曾经听说《易经》中说“女子在内正位,男子在外正位”,这是天地间的大义。周朝兴盛时,后妃有《关雎》般的美德,公卿没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到了春秋时期,礼崩

诗涛乐爱分享

诗涛乐爱分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