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学生拼命学习,却仍然跟不上进度? 凌晨两点,初三的杨晨还在桌前,台灯照亮了他最后一本练习册。尽管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可月考成绩却从班级第78名掉到第102名。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班的小林:每天按时休息,晚上十点准时睡觉。月考结束,他的成绩排名跃升进了年级前十名。书包里,除了几本笔记,几乎什么也没有。 努力的差距,往往不在“勤奋”本身,而是在找到正确的学习路径。 第一条“路”:正确的学习态度 有一位老师做过对比实验: A组学生每天学习12小时,但总是边玩手机边学习。 B组学生每天学习6小时,集中精力。 结果令人震惊,B组的平均分比A组高出23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学习的效果,关键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是否能保持专注。 第二条“路”:纵向深挖法 普通学生每年都在重复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小学学圆形,初中学周长,高中学圆锥曲线。而有的竞赛生,比如王同学,早在六年级就学完了初中的几何,初二时已经开始接触微积分。 他们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走常规课程,而是从根本上提前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三条“路”:思维深度训练 某中学实施了“无铃声课堂”,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精力不被打扰。 在这样集中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持续专注时间从最初的15分钟提升到了45分钟,三年内,高考重点大学的升学率提高了18%。 这表明,精力高度集中,能让学习的效果成倍提升。 第四条“路”:模仿和改良 清华学霸张同学分享了自己逆袭的秘诀:初中时,他物理成绩一度不及格,后来他模仿省状元的方法——三刷法(一刷错题、二刷变式、三刷综合),结果高考时物理取得了满分。 他总结道:学习方法可以先模仿,再改进,而这比盲目摸索要有效得多。 第五条“路”:数学优先战略 2023年高考数据显示:数学成绩135分以上的考生,有92%进入了双一流高校;而语文成绩130分以上的考生,仅67%能进入重点大学。 这说明,在升学的赛道上,数学无疑是加速器。 第六条“路”:超前学习法 深圳某重点班的实践表明,学生们从初一开始就学习初中数学,初二就开始接触高中内容。到初三时,他们已经能够解答高考的压轴题。最终,这个班级的47名学生全部进入了市重点高中。 超前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别人还在基础阶段时,就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学习。 你也许见过这样的学生: 小学四年级就学完了方程的孩子,初中物理几乎是满分。 每天专注学习3小时的学生,效果比那些熬夜刷题的学生好得多。 会“偷师”学霸方法的学生,进步速度是常人想象不到的。 教育的真相 学习并非单纯比拼体力,而是比拼认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的学习早已不只是夜以继日地刷题,而是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找到通往成功的“高速公路”。 你家孩子是否也在“学习高速路”上?你试过超前学习法或其他方法吗?你的选择是数学优先,还是均衡发展?
为什么有的学生拼命学习,却仍然跟不上进度? 凌晨两点,初三的杨晨还在桌前,台灯照
大斌聊数码科学
2025-02-03 18:31:03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