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三年,头一次在婆家过年,竟然没和丈夫吵架。就在最后一片爆竹碎屑飘进堂屋的瞬间,婆婆突然攥住我冻得通红的手,眼泪夹着柴火的味道砸在我手背上——这个年,到底哪里不一样了? 往年每次回婆家,我总觉得像是渡劫。然而,今年却出奇地过得轻松自在。你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做到了这几件事…… 第一,改变心态,不再瞎琢磨。 老宅子,硬邦邦的床,厨房里热水总是差点事,厚重的棉被压得我喘不过气。半夜里,摸黑找厕所,踢翻了搪瓷痰盂,院子里叮铃咣当的响,隔壁的驴子都被吓得直打响鼻。 不过,我想明白了,这不过是几天的事,何必心生不快。既然能做的只有调整心态,那就让自己放平心态,尽量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老家的空气清新,孩子们在院子里跑跳玩耍,想想这一年也就这几天,何不把它当成一种修行?心态放好,心里才会轻松。 第二,婆婆的饭菜,怎么吃都好。 “小芸,趁热喝!”婆婆端着青花瓷碗,汤里那股羊油辣子和陈醋的酸香混合着扑鼻而来,驱散了冬日的寒气。去年我还嫌这汤咸得发苦,而此刻,我却不知不觉喝得满头是汗,“妈熬的汤,暖胃呀!”婆婆看着我,眼角的皱纹突然涌动成波浪线。 婆婆做的饭,虽然有时候口味偏重,咸淡也不一定合适,但我想明白了,咸了加点水,淡了加点盐,反正又不是天天吃,自己忍忍也就过去了。每一次吃她做的饭,我都会想着——这一顿饭,是婆婆的心意,值得感恩。 第三,见人就笑,笑脸迎人。 老家的亲戚朋友们来了,不管我听懂多少方言,我都会笑着回应。其实,笑一个,不懂的也能温暖人心。谁都不想自己表现得冷淡,所以我尽量做到,见到亲戚们,笑一笑,话不多也无所谓,起码让大家感到亲切。 第二,不评价,不瞎说。 除夕夜给祖宗上香时,香灰掉在丈夫新买的羊毛衫上。要是往年,我肯定会盯着他,嫌他掸灰的动作太粗鲁了。老家的生活习惯与城市里的确不一样,有些事情我也搞不懂,但毕竟是长辈家里,习惯了这么过,咱就别多说什么不合理。反正也就几天,何必计较。老一辈让做啥就做啥,别抱怨,做点小活当做游戏,轻松一点. 第五,做做小事,让人看得见。 初三晒被子时,我抢着帮忙,婆婆执意要用竹竿拍打。砰砰的竹竿声里,她突然说:“当年怀卫国那会儿,你爹就是这么给我晒被的。”虽然平时我很懒,但在婆婆家,不能让自己不动弹。扫扫地、擦擦桌子、洗洗碗,做点小事给他们看,大家心里都觉得轻松。做点小事,就能让大家感到舒服。 第六,别计较,红包不重要。 二婶家的双胞胎来拜年时,我特意把红包捏得比去年厚了点。其实,红包的多少真的不重要。去年我给她家孩子二百,今年她给我家孩子一百,大家心里都明白。别纠结那些小事,做得不讨好的时候,就当是积德,吃点小亏没关系。谁都知道占便宜不长久,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花”出去。 今天收拾行李回城,婆婆除了塞满后车厢的粮食和蔬菜,还在我副座塞了三个盐水瓶。她边嘀咕着,“路上抱着,比你们年轻人充电的暖和。” 返程时,丈夫握住我冻得通红的手,轻声说:“你在院里扫炮仗皮的样子,特别像咱俩刚结婚那会儿。” 我一边晃着手机,一边说:“妈发语音说腌了香椿芽等端午。”丈夫笑着打开了车载音响,车里突然充满了熟悉的温暖气息。 这几天的过年,真的过得很快,也很开心。不再像往年那样疲惫和焦虑。学会了接受,也学会了享受。虽然条件简单,但心里却无比温暖。这些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日子,反而成了我今年最宝贵的回忆。
和自己不爱的女人结婚是什么感觉?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