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翟振武icon曾预测,放开二孩、三孩政策后,中国将新增9700万个新生儿,导致人口激增。而现实与预测大相径庭,这一反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思。 "您猜怎么着?去年医院产科的护士长王姐跟我倒苦水:"现在每天接生数量还赶不上十年前的三分之一,去年我们院新生儿登记簿上就划了1327道杠。"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北京朝阳妇幼保健院的挂号机前,十年前准爸妈们要连夜排队抢建档名额的场景早成了传说。现在他们的"孕妇学校"改成了育儿培训班,教年轻夫妻怎么带独生子女。上海某三甲医院产科去年甚至把两层病房合并成一层,空出来的地方改成了月子中心。 咱们算笔实在账。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活产数1200万,2023年直接掉到902万,比专家预言少了将近四分之三。更绝的是总和生育率这个硬指标,从政策放开前的1.5左右滑到现在的1.0上下,全球排名比日本还靠后两位。您说这落差,够不够给所有预测模型上一课? 前阵子参加同学聚会,89年的小李喝着啤酒吐槽:"我俩现在每月房贷1万2,丈母娘住院费8千,幼儿园学费比大学还贵。要二胎?您当我们家开印钞厂呢?"这话糙理不糙。中国家庭与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城镇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直接成本平均68万元,这还没算上父母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您要是去幼儿园门口转转就明白了。下午四点接孩子的队伍里,十个家长有八个头发花白。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调研数据扎心得很: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学龄前儿童主要由祖辈照料,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比例更是飙到86%。年轻父母在职场和育儿间的夹缝生存,活脱脱现实版"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题。 政策工具箱不是没发力。杭州去年把生育补贴提到2万元,深圳给三孩家庭直接配租公租房。但您看卫健委的数据——2023年杭州二胎及以上生育登记数同比只涨了3.2%,深圳三孩出生数还没破千。这就像往沙漠里倒瓶矿泉水,听着动静挺大,实际水花刚沾地就没了。 倒是有些变化让人啼笑皆非。我家楼下母婴店王老板,前年把半面墙的奶粉货架改成了宠物食品区。"现在每个月猫粮销量是奶粉的三倍",他叼着烟比划,"90后客户说得实在,养猫可比养娃省心多了。"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佐证了这个趋势:2023年全国宠物猫数量首次超过14岁以下儿童总数,这事儿放二十年前谁敢想?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别急着唱衰。人口结构转型这事儿,德国花了50年,日本走了30年,咱们这"急转弯"虽然猛了点,倒逼出的改革力度也前所未见。教育部刚把托育专业列入紧缺人才目录,银保监会正在试点"育儿信用贷",这些苗头说不定哪天就能燎原。 那天在社区服务中心,看见个95后姑娘抱着娃办生育津贴。工作人员问她要不要考虑二胎,小姑娘乐了:"等我家这位上幼儿园不用摇号,儿科门诊不用排通宵,公司不再问'你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时候,咱再聊这个。"这话听着心酸,倒把问题的症结戳得明明白白。 各位看官,您家楼下的幼儿园是不是也在合并班级?单位里请育儿假的同事是不是越来越稀有?菜市场里婴儿推车和轮椅的数量比例是不是悄然反转?这些生活褶皱里藏着的人口密码,可比专家模型里的数字鲜活多了。 说到底,生育率这事就像面照妖镜,把教育、医疗、住房这些老难题照得无所遁形。但反过来想,能把900多万家庭说服生孩子的时代,或许才是真正配得上"宜居"二字的时代。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哎,你们觉得呢?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
知名专家翟振武icon曾预测,放开二孩、三孩政策后,中国将新增9700万个新生儿
晓琳往前看
2025-02-03 08:43: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