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完成86%!德媒哀嚎:这不是竞争,是文明转移!中国制造2025计划成了,欧美如同吃到死老鼠[笑cry]。
自2015年发布以来,《中国制造2025》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美国参议院近期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工业未来》的专题报告显示,在中国设定的10个重点产业目标中,已有9个基本实现。这些成就广泛覆盖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电力设备等核心领域,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连经济学人这个反华媒体也说中国制造完成了。有媒体总结,中国制造2025,计划一共36大项,已经如期完成或者基本完成的有35项,基本上就剩芯片了。
这份战略规划提出“三步走”目标,聚焦十大重点领域: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电力装备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智能化。
彭博发布了一个中国制造2025的进度图,从图中看出,新兴产业都是中国领先。
目前中国处于领先(Global Leader)位置的行业有:无人机、太阳能、石墨烯、高铁、电动车。过去有两个领域变成全球领先。
处于有全球竞争力(Competitive)位置的行业有: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床、药品、大型LNG船。过去10年,有六个领域从全球落后变成有全球竞争力,进步惊人。
有趣的是,经常被大家批评的半导体、机床和制药,却被彭博社认为已经有全球竞争力。
唯一落后(Behind)位置产业:是商业大飞机,但是2030也会有全球竞争力。
根据南华早报2004年中的报道,到了2023年年底,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设定的260多个项目标中,已经实现了86%的目标。
也就是说无论按10项、36项还是260多项这种粗、中、细划分,中国制造2025都完成度非常高。当然,经济学人说对他们是大难临头[允悲]
实际上,最出彩是节能与新能源车、电力装备两个领域,因为我们不仅仅领先,还垄断了。
汽车方面,中国新能源车占了全球70%产能,中国计划2025年实现20%新车是新能源车,实际上今年将超过一半是新能源车。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世界第一,突破600万辆,而且还在快速增长,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出口产品。锂离子电池也占全球70%以上。
电力设备,中国在光伏板、风机、水电、火电、三代核电、四代核电,中国都世界第一,四代高温气冷核核电技术中国还是唯一。超高压输电世界垄断,连国际标准都是中国在话事。
在航天航空方面,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完成,指标领先美国GPS系统。中国空间站已经建成、独立运营,人员更替常态化。互联网卫星已经开始组网。中国火箭能力世界一流。
在航空方面,歼20、运20、直20、歼35全面服役,双六代机首飞更是全面领先。C919规模交付使用。
无人机无论在民用还是军用,中国都领先了。
先进轨道设备方面,复兴号已经基本上接近100%国产化,而且可以完全国产化,没有国产化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成本考虑而已。
海工设备和造船,中国已经形成全世界最全的造船技术能力,弹射航母、LNG船、大型邮轮三大明珠中国全部收入囊中。中国造船2024已经占全球订单70%,是美国350倍。中国的055、福建舰电弹航母已经领先美国。
在信息技术方面,中国建设成全世界最先进的5G设备制造产业链和5G网络,5G基站超过400万,是美国近20倍。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基本上开始完成。独立自主操作系统走向成功,服务器操作系统欧拉操作系统已经占去年中国市场一半以上。28nm以上的中低端芯片,中国已经世界产能第一,美国开始限制中国芯片对美出口了,因为他们干不过。各种工业软件国产化代替突飞猛进。
《中国制造2025》中的部分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领域,包括光刻机在内的关键设备和物资仍受西方出口限制的影响。此外,中国在高端芯片、核心工业软件、高端医疗器械及部分关键新材料等领域仍依赖进口,自给率较低,这是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整体上,中国制造2025计划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科技崛起已形成"三螺旋"效应: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工程师红利的组合,正在改写"西方研发-中国制造"的传统分工。正如德国《明镜》周刊所言:"这不是简单的产业竞争,而是文明级的技术范式转移"。
Bob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