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俄乌战争,让军事专家李莉出了名。这倒不是因为她对战争形势预测的多么准确,而是恰恰相反,漏洞百出,毫无逻辑。 与她对战争局势的预测与解读相一致的还有杜文龙,同样号称军事专家。 按理说,能成为专家的人,无论拥有的信息量,专业性,对事物的判断,都要高出常人,即使一时出错也是难免的,问题是,他们的预测与判断往往与事实不符,频频被打脸,从而贻笑大方。 想起以前的军事专家,“局座”张忠召先生,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一举成名,当然成名的原因也是因为频频的判断失误。不过,退休后的忠召先生随和幽默了很多,很有亲和力,对国家局势特别是对美国军事的评价客观了许多,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我就想为什么他们在在职时也退休后对事物的看法会有截然相反的态度?而无职时往往更加客观? 我想,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屁股决定脑袋,不顾事实,立场为前。二是这样的观点上级喜欢或者上级要求。问题是错的也不能太离谱了成为笑柄吧。 有朋友说,那些专家混的就是个工资待遇,大家当做娱乐节目看好了。这话或许有些道理,但更多的老百姓并不这么看,而是一味的选择相信。拿着纳税人提供的收入,却做着误导百姓的事。合适吗?
一场俄乌战争,让军事专家李莉出了名。这倒不是因为她对战争形势预测的多么准确,而是
长安炭翁呀
2025-02-02 17:55: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