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刚刚(北京时间2月2日8:36)写道:“美国已确认,计划自 2 月 4 日起对大部分加拿大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对能源产品征收 10% 的关税。 我今天已经会见了各省省长和内阁,很快还会与墨西哥总统谢因鲍姆进行会谈。 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但加拿大已经做好准备。今晚晚些时候我将向加拿大人民发表讲话。” 美国突然要对加拿大加关税这事,挺有意思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两国经济冲突,但背后的水可能比我们想的更深。先说点实在的:加拿大卖到美国的东西,比如石油、木材、汽车零件,甚至枫糖浆这种特产,可能都要被美国多收一笔“过路费”。比如原本一辆加拿大造的汽车零件卖100块,现在美国买家得多掏25块关税,加拿大企业要么降价自己亏钱,要么涨价丢掉订单,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第一层看点:美国这招到底图啥? 有人说美国现在自己能源产量上来了(页岩油、天然气),不想再买加拿大的油,干脆用关税“劝退”。但更可能的是政治算盘——美国明年要大选,某些州的关键产业(比如中西部制造业)需要保护,拿加拿大开刀能拉选票。不过这么做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很多美国工厂用的零件、原材料都从加拿大进口,加税后美国企业成本也会涨,最后可能变成“美国老板多花钱,加拿大工人丢饭碗,美国消费者买更贵商品”的三输局面。 第二层看点:加拿大怎么接招? 特鲁多动作很快,先找各省省长开会,再联系墨西哥,这明显是在“抱团”。加拿大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70%以上出口去美国),单打独斗肯定吃亏,所以必须拉盟友。墨西哥这两年也被美国关税搞过,两国联手施压,可能逼美国重新谈判。另外,加拿大手里也有牌:比如对美国出口的铝、钢、农产品加报复性关税,或者限制关键矿产(锂电池原料)出口——这些资源美国短期内找不到替代供应,真闹僵了,特斯拉的电池厂都得停工。 第三层看点:普通人会遭什么殃? 如果关税战升级,最先倒霉的是两国边境的工人。比如加拿大魁北克的铝厂工人、安大略的汽车装配线员工,可能面临裁员;美国密歇根州的汽车厂因为零件涨价,也可能缩减生产。再往大了说,加拿大企业赚不到钱,政府税收减少,福利、基建项目可能缩水;美国超市里的加拿大奶酪、三文鱼价格飙升,老百姓生活成本更高。更隐蔽的是企业信心受打击——工厂不敢扩产,投资人观望,经济可能进入“慢动作”模式。 第四层看点:这事长远会怎么发展? 短期看,特鲁多说要“做好准备”,估计加拿大政府会做三件事: 1. 撒钱救急:给受影响的企业发补贴,帮他们开拓欧洲、亚洲的新市场,减少对美国依赖。 2. 法律反击:拿美墨加协定(USMCA)告美国违约,虽然官司要打几年,但能拖住美国手脚。 3. 舆论战:在美国媒体上宣传“加拿大商品养活了多少美国就业”,让美国老百姓反对加税。 长期来看,加拿大可能会加速“经济转型”。比如以前靠卖石油和木头,现在得搞高科技、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科技公司这两年已经冒头。但转型需要时间,中间这几年老百姓日子可能比较难熬。 最后说点扎心的真相: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和加拿大表面上亲如兄弟,但涉及到钱和就业,翻脸比翻书还快。这次关税战看似突然,其实早有苗头——美国这几年“美国优先”的政策没变过,加拿大想不被卡脖子,要么硬刚到底,要么彻底调整经济结构。特鲁多今晚的讲话,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打预防针:“好日子可能要暂停,但国家不会躺平。” 普通人能做的,无非是捂紧钱包,看看自己工作会不会被波及,早做打算罢了。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刚刚(北京时间2月2日8:36)写道:“美国已确认,计划自2
向笛玩转趣事
2025-02-02 10:29:18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