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邓婵玉渡河时那段“有女怀春”
很周正的“障碍翻盘”手法
少年英雄成长中,最初一定有不屑有冷言冷语,女将军邓婵玉之路某种意义上一样,她优秀如斯,也会遇到“淫词艳曲”骚扰(虽然后续那并不是她副将口中的淫词艳曲)
西岐小分队,初见敌方女性军事领袖,不唱自己的战歌而唱民间情歌,当然是一种变相示威和轻视
唱歌的歌词,和拆浮桥的动作,文武一体、内外一致
重点在于,西岐小分队初始时这种敌对态度,并不等于“创作者要蔑视女性、要调戏女性”,一万个不是
我们要区分“戏中有”和“创作者态度”的不同
他们唱,副将立刻斥责“敢对我们将军唱这种淫词艳曲”
邓婵玉以将军式的不屑回应“让他们唱”
此后更是以绝对实力,硬桥硬马硬揍来反击
一整段下来,传达的不是调戏,而是反调戏
不是偏见,而是反偏见
说说为啥叫情歌而不太是淫词艳曲(当然此处唱情歌依旧是蔑视是不敬)
现代汉语中说一个人怀春,略带贬义、甚至有某种“骚气”暗示,不算特别明朗的情感表达,但在《诗经》中“有女怀春”并未被污名化
这首歌“有女怀春”这句,取自《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诗经名篇历代解释多有分歧,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野有死麕》是朴素美好的情歌
(再次强调,纵使不是淫词艳曲而是情歌,也依旧是对军事将领身份的轻视)
重点在于,如果影片中完全不存在“对女将军的歧视、敌视、以求爱之名蔑视”,反而会过度真空,一则削弱戏剧张力,二则过于虚假
无数影片都有人杀人,那不等于“所有影片都教唆杀人、都不尊重生命吧”?
影片中有不同阵营不同矛盾,一味要求所有人在所有场合都说所谓正确的话,其实不是正确,而是以正确之名、行阉割之实
除了得到几句干瘪无用的口号,还能剩下什么?
再说说最后这首歌重新出现时,为何又变成了祝愿
当大家是敌人是对手时,唱这首歌是对邓婵玉女将军身份的剥离,是去除将军的职业技能、只在乎“女”,是一种去专业化的挑衅
而当大家成为共过生死的战友之后,西岐小分队没有任何人不知晓邓婵玉作为将军的含金量,此时再唱此歌谣不是“去职业化”,而是另一种“去战争化”的美好愿景
是希望男男女女不必相遇于战场厮杀、而可以在太平光景中围圈起舞的祈愿
那依旧不是狭义的爱情,那是一种“天下共欢颜”的祈愿
你看,由此,“有女怀春”完成了从“攻击”到“祝愿”的完整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