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女子出轨,与情人幽会期间,见情人着急回家与情人发生争执,争执中,女子让

生活中的父与子 2025-02-01 18:02:32

河南郑州,女子出轨,与情人幽会期间,见情人着急回家与情人发生争执,争执中,女子让情人跳湖以证明情人是爱自己还是爱其老婆,后见情人跳湖,也跟着跳湖,结果不幸溺亡。事后,女子丈夫怀疑女子系他杀,警方查明事情经过后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女子丈夫耿耿于怀,又向女子情人索赔48万余元。法院这样判!(来源: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据悉,女子桑某与袁某系夫妻关系,二人育有2子。

桑某婚内与已婚男子史某结识,而后与史某发展为不正当男女关系。

2年前的一天晚上,桑某与史某共同的朋友拉着二人一起到湖边散步,而后留下桑某、史某二人独处。

因史某想回家,桑某有些生气,与史某发生争执。

争执中,史某询问桑某怎样做才能不让桑某不生气,桑某对史某说“除非你跳湖里,我才不生气,让我看看你多么在乎老刘(史某的妻子)”。

史某犹豫了一下脱了上衣、鞋子,又因桑某已经慢慢往前走,担心桑某看不到自己,喊了一声桑某后,直接跳入湖中。

史某跳入湖中后,便往岸上游,怎料,岸上不会游泳的桑某也跳入湖中。

史某见状连忙游向桑某,靠近桑某后一边将桑某往岸上推,一边大喊救命。未果后,先行上岸,欲上岸找东西去拉桑某。

这个中间大概过去了10分钟。史某刚上岸就看到桑某慢慢沉入水中。

史某随后四处寻找工具,在附近找到一根鱼竿后再次返回现场,结果发现湖面上已经连波纹都没有了。

史某本欲拨打120、110求救,就赶紧把鱼竿扔一边,往车里跑过去拿手机,恰巧此时,史某的媳妇刘某给史某打来视频通话。

刘某见视频中一片漆黑,便询问史某怎么回事,史某故作镇定地与媳妇刘某说了“喝酒了,没事在路边休息”,也没有说桑某跳湖的事情。

由于附近一名钓友听到史某的求救提前已经报警,史某和媳妇刘某通话还没结束,民警已经到达现场,走到了史某的身边。

面对民警的询问,史某起初表示不认识桑某,还把桑某的手机扔掉了,事后,交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而等警方找到桑某时,发现桑某已经溺亡。

好端端地一个人说没就没了,桑某的丈夫袁某得知桑某溺亡难以释怀,怀疑桑某系被史某杀害要求警方立案追查。

警方查明上述事实后,认为不存在犯罪事实,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

袁某等人耿耿于怀,不愿意放过史某,而后又一纸诉状将史某告上法庭,要求史某承担桑某死亡40%的责任,赔偿48万余元损失。

袁某等人认为史某应该承担责任的理由有二,第一是认为史某与桑某发生不正当关系,违背公序良俗。明知道桑某不会游泳,先行跳湖,在跳湖后又用言语刺激桑某,才导致桑某跳湖。

第二是认为史某诱导、刺激桑某跳湖后,完全有能力将桑某救上岸,但是却不管桑某的安危,独自上岸,找鱼竿救助桑某未果,与妻子打电话、向民警说谎,没有对桑某尽到了及时救助义务,且对桑某的死亡持有放任态度。

一审法院审理后,采纳了袁某等人的观点,认为史某在桑某情绪激动时,未对桑某的情绪进行安抚,未预见到事态的严重性,先行跳河,行为上存在诱导性,主观上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该行为与桑某的死亡结果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

史某在桑某跳河后处于危难时未提供有效救助的义务,导致桑某死亡;在上岸后报警求助是公民在极端事件发生后作出的正常应对行为,且该事后的行为未能有效阻止桑某死亡的结果。

袁某等人要求史某承担40%的责任适当,核定袁某等人提出的合理损失后,判决石某限期赔偿袁某等人46万余元损失。

一审判决后,史某不服,提起上诉。

史某认为:第一、警方没有追究自己的刑事责任,说明桑某的死亡不是自己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自己并没有过错。

第二、自己与桑某在各自均有正常婚姻的情况下,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确实有违公序良俗,但是与桑某的死亡之间并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第三、事发前,自己欲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时,桑某要求自己跳湖,自己为了能尽快回归正常生活而选择跳湖,自己的行为并未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属正当行为。

第四、自己会游泳且在桑某跳湖前在向湖岸游泳,并不存在诱导桑某跳河的情况。

第五、看到桑某跳湖后,自己采取在湖中尽力推死者桑某上岸、用钓鱼者的钓竿进行救援、大声呼喊向别人求救等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援,已经尽到了相应的救助义务。

综上,认为自己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

还表示自己上有73岁的老人,下有子女三个,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家庭困难,没有工作,以种地养家糊口,根本没有赔偿能力。

在法律上来说,是否具有赔偿能力并不是免责的理由。

最终,由于史某并未提交新的证据,二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与一审一致,认为一审判决并无不当,判决驳回了史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这事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您的看法!

0 阅读:579

评论列表

幽灵

幽灵

1
2025-02-02 07:26

活该

中国巴菲特

中国巴菲特

1
2025-02-02 08:26

生活中的父与子

生活中的父与子

来自山东的南漂人,虽半生疾苦,却依然喜欢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