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看了封神2很难不爱上邓婵玉吧……
有人生于金阶玉堂,有人长于尸山血海——而她用一身伤疤,为西岐的百姓劈开了一道生路。
邓婵玉真的太飒太帅了!这个身披残甲、眉染风霜的女将军,不是神话中缥缈的仙子,也不是话本里娇柔的闺秀。她是烽烟里淬出的铁,是绝境中燃起的火。
“邓氏儿女,只为马革裹尸。”
有些人的命,生来就是要烧成灰烬的,只为照亮他人脚下的路。受父亲的影响,她知道效忠大商是她的使命,战死沙场是她的宿命,她知道她未来有一天也终是要像父亲一样,为了大商奉献自己的一切。
从“大商利刃”到“苍生盾牌”,这是一次信仰的崩塌,也是一场用血色浸透的觉醒。北海十年的风沙,早将邓婵玉蹉磨成了一把冰冷的兵器。 父亲战死前的重托、闻仲麾下的严酷训诫、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骸……这些碎片拼凑出她前半生的信仰:“忠君护国”四字,是比性命更重的枷锁。
“你为死人而战,而我为活人而战。”
这是她第一次对自己的行为与信仰产生了动摇。直到她提剑踏入西岐——那个本该是“敌巢”的地方,却让她第一次触碰到战火之外的温度。孩童拽住衣角的嬉笑、篝火旁老者哼唱的民谣、西岐子民的温良朴素,像细针般刺破她铠甲下的伤疤,这是一个生于军营,长于战场的将军从未感受过的温暖。
“我的剑只杀敌,不杀百姓”
她的剑开始颤抖,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与父亲拼死也要守护的大商…好似不是正义的。或许是因为常年生活在战场之上,或许是因为对于自己所效忠、信仰多年的国家还抱有一丝希冀,为了能够保住西岐的人民,她只身一人将封神榜偷来给到闻仲。可是没有想到,大商为了自己的政权,大王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成为天下共主,早就烂透了…
当闻仲说出自己效忠大王,大王要西岐民众死,那他们就必须得死。那一刻,邓婵玉的世界彻底崩塌,她瞪大了眼睛,无法相信,这就是自己与父亲戎马一生效忠的国家——一个口口声声说着天下太平、平定战乱、稳固大商的江山,却干着恃强凌弱的勾当。她懂了,所谓忠义,所谓忠臣,也不过是上位者手上的一枚棋子。
她突然觉得,自己与父亲的效忠与牺牲就好像是个笑话,也许从那一刻开始她就抱着誓死如归的信念,纵然自己的结局可能是粉身碎骨、魂飞魄散。
她不是一个冷血的杀戮机器,她有勇有谋,是一个真正的将才,是这黑暗熔炉里的一杆锋利不折的长枪。
邓婵玉的帅,是刀尖上淬出来的锋芒。
北海十年磨一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她,早把“心软”二字丢进了战场黄沙。可偏偏这样一个杀伐决断的女战神,面对西岐百姓时却收了锋芒。战场上她是最锋利冰冷的刀,心底却藏着满腔的热血。
如果最后的结局一定要死的话,要死得有价值。
生于乱世,死于黎明。其实最痛的不是她的死,而是她“向死而生”的从容。乱世将军的结局无非就是成功班师回朝,守卫疆土,或是洒尽身上最后一滴血后战死沙场。战争的存在就避免不了牺牲,邓婵玉的死是既定的结局,但当十绝阵的罡风撕开苍穹,邓婵玉把封神榜从闻仲手上抢走丢回姜子牙手中,与麒麟肉搏时衣袂翻卷如垂死的蝶…还是免不了为她心颤。
即使闻仲告诉她,她喝了他的符水,若是刺伤他的眼睛,她自己也会死,她没有半点犹豫,如果能够以她的死换西岐百姓的命,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一命换全城人的命,值得。她拖着受伤的腿,爬上了祭坛,握住了姬发的剑把,亲手刺向了闻仲额头上的眼睛,把自己的生命送到了尽头。面临即将到来的死亡,她恐惧慎重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只是深深看了眼西岐城——那里有她偷来的半日温暖,有她曾誓要剿灭的“敌人”,如今却成了甘愿为之赴死的“家人”。一代英姿飒爽的女将军,消散在了即将到来的黎明之前,无影无踪,只留下了一枚五色石。
她就像是一团火,燃尽了自己才罢休,却把光明留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