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申公豹说的大山
《哪吒2》最绝的一个叙事诡计是,主创竟然把看电影的观众也拉入到了故事中。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这句话的含金量。
谁能想到即便在5年后的今天,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当观众们看到申公豹刀子嘴豆腐心,给百姓送药材治病,舍不得吃丹药,全部留给家人,正要被申公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的时候,主创给了申公豹一个绝世难题,父亲断臂、弟弟惨死,死前还指认杀他的是哪吒。
申公豹愤怒地望天,望向哪吒父母……再次看到陈塘关,这里已经生灵涂炭,哪吒父母也不见踪迹。
就在我们所有观众以为,申公豹会因此对哪吒产生误会,痛杀无辜的时候,到影片结尾反转之际,观众才发现,申公豹并没有被情绪冲昏头脑,而是冷静情绪、理智分析、推理出真凶。申公豹不仅没有误会,反而用尽全力保护哪吒父母,努力保护陈塘关,甚至不惜冒着牺牲的代价,去对抗大反派、三条恶龙和众多海妖。
你甚至会发现,他能在这么紧迫的时刻,带哪吒父母逃跑的时候,还不忘带上能将人石化的夜叉,也就是说,他在推理出谁是真凶的时候,就已经在为哪吒父母思考脱困的办法了。这等坚毅的心智配得上申公豹多年来的苦修意志,而他挥出长鞭,一飞冲天以一敌万的壮阔之景,其震撼程度绝不亚于哪吒变身!
如今,观众正在丧失理解复杂灵魂的能力。
在二元化的叙事环境里,我们很容易产生这种条件反射式的道德预判——妖必恶、复仇黑化、道德洁癖等,这恰恰也是一种微妙的成见。
走出影院,跟家人讨论剧情的时候,大家还说,真以为会上演“豹豹怒屠陈塘关”的狗血剧情,毕竟上一部……
等一下,上一部的申公豹也没有干过伤天害理的恶事。
突然发现第一部申公豹说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当我们自以为清醒地旁观神话世界的偏见时,却未察觉自己早已中了主创设置的偏见陷阱。
主创敢于让配角上桌。
《哪吒2》主创并没有因为申公豹是配角,放弃对这个角色的深度挖掘,反而让这个角色在某些方面彰显出了超越主角的魅力!
申公豹这个角色破除了“妖精=恶”的公式制造的廉价冲突,主创让这个豹妖成为全片最清醒的破局者,这本质是对传统封神叙事的暴力解构。
申公豹甩鞭的那一刻,这个曾说着“成见如山”的悲情道友,最终用肉身证明了:真正的强者从不困于他人眼光,而是把偏见当作淬炼道心的熔炉。
而当你看过《哪吒2》,申公豹也就此彻底破除了观众心中的大山,从此银幕外的你我皆是申公豹,皆是努力上进、保护家人的普通人。
如今再看申公豹那句“成见是座大山”,终于理解其中真意:搬山者从不是英雄,当我们心中无山,方见天地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