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问鼎计划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向台湾“空军防空导弹司令部”推销“综合防空反导

爱酒的风哥 2025-02-01 15:54:57

烽火问鼎计划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向台湾“空军防空导弹司令部”推销“综合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IBCS)

目前,美军正在推动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这一作战概念,而与之相关的理念就是「BattleOne」,其核心的指挥中枢即为IBCS。

“BattleOne”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综合战斗指挥系统(IBCS)为大脑,连接各种传感器(探测手段)和效应器(武器),控制所有战斗,实现统一指挥和跨越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空间的统一控制,它的核心理念是:陆海空军及负责太空和网络空间的各军种不再各自为战,而是协同作战。

支持这一愿景的基础是网络。战斗机、舰艇、装甲战斗车辆之间的网络化已经为人熟知。然而,这种网络化仅限于特定战斗空间(领域)的一部分。这样的网络能否应对未来的战斗?

多域和跨域的概念已经被宣扬了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战斗空间扩展到了陆、海、空以外的领域」。只有通过一体化指挥控制多种战斗空间,才能实现「跨域」。单纯地排列多种战斗空间只是「领域分割」。

关键在于「将所有传感器和武器(效应器)连接到同一网络,并进行一体化指挥」。顺便说一下,这里说的效应器不是与乐器一起使用的那种,而是指导弹、炸弹、激光武器等能够产生「破坏效果」的硬件。

在网络化之前,各个防空系统各自为战,依靠自有雷达探测威胁并进行交战。然而,如果系统的某个组成部分(如雷达或发射装置)被瘫痪,整个防区将失去防御。且雷达的覆盖范围有限,各个系统形成的“防御泡沫”只能点状分布。

然而,将防空任务的传感器和效应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即使部分系统失效,其他仍在运作的传感器和效应器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数据融合后,还能覆盖更广的区域。

这样,从点状分布的“防御泡沫”变成了覆盖全域的“大伞”。此外,通过多个传感器捕捉同一目标并融合数据,可以获得单一传感器无法实现的高精度跟踪数据。

然而,构建大规模网络,同时处理多种威胁信息,会增加操作人员的负担。因此,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局情况,并拥有支持迅速决策的手段非常重要。

在「BattleOne」中,系统会将所有传感器探测到的威胁信息汇总,生成“跟踪表”。这张表不仅显示威胁的位置、速度和航向,还显示威胁的类型(例如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

对于迎击方,系统会提供战斗序列(即指挥下的各类资产列表)。系统会根据每个威胁的具体情况,分配最佳位置和能力的效应器进行交战。分配情况也会显示在IBCS的控制台屏幕上。这种分配是“人工介入的环节”,即操作员可以在必要时介入。

通过这种机制,不再是按照战斗空间的纵向划分,而是所有战斗空间的资产协同作战,以应对威胁。这就是「BattleOne」的理念。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爱酒的风哥

爱酒的风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