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过年真是乱了套了! 老一辈的传统,三十初一,是过年最重视的两天,三十是祭祀祖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要清晨赶早起来,尽早打开财门,放一串长鞭炮,把财神迎进来,初一是忌讳扫地的,也不准把水倒出去了,用过的脏水,都要用桶装起来,因为水就是财,初一财不外流。扫地更不行,哪怕地上的炮竹霄,瓜子壳,水果皮堆起来了,也不能扫,扫了就是把财扫走了,初一不能梳头,不能照镜子,吃过早饭后,大人要领着全家大小挨个去给长辈拜年,要讲究尊卑长幼,初一拜年的第一户人家很重要,叫做“出客”,要么是族里最混得最好的长辈,要不就是族里最长寿的老人,据说新年的第一户人家,会影响你这一年的运势,所以必须得重视! 我们这里的拜年是讲究秩序的,“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团方”,初一是给父母,爷爷奶奶拜年,初二才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和初四才是给团方拜年,团方就是村子里,族里德高望重的人家,要一一去拜年,然后到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就是走亲戚拜年,买些礼品,封个红包,走一走一年未见面的亲戚,一户一户的拜访,喝点酒,侃点大山,打点牌,聊一聊近况,新年的气氛在串门聊天中沉淀。 过了初七初八,这个年基本上也就完美了, “拜年拜到初七八,洗了锅子浪了坛”,这个时候要考虑农事了,要外出的也要准备准备了。 但现在的年青人,新时代新风尚,以前那些传统没人在乎了,他们才不管这些框框条条,喜欢的就去走走,不喜欢的干脆不去!尊卑长幼就更加不管了,自己怎么随性就怎么来,以前没有这么多汽车的时候,那些拜年走亲戚的人走在路上,碰上了打个招呼,有时候结伴而行,边走边聊,那个乐呵劲,那才真是过年! 现在的年青人是每人一台车,一梭就到了这家,一梭又去了那家,你都不知道车里面坐的到底是谁?照面都打不到,更别说聊天了,以前要花好几天才能走完的亲戚,他一天就走完了,就算是到了亲戚家,也是低着个头刷抖音,还有更干脆的,到亲戚家放下东西就走,连酒饭都不吃,更别说套近乎了,现在我们这里又禁鞭炮,年味更加淡了。 新时代,过年的气氛正一点点消融,也不再像过年了。 过年,都乱了套了,再也提不起当年那个味儿了!!
广东人的过年应该有被这样支配过
【3点赞】
用户10xxx24
过年也改革了,有些改了好。如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澡这些束缚人的改掉好;有的改了不好,如人情味淡了,见面没话可说,就看红包大小。